青春献给二十大,砥砺报国实践行
——关于乡村居民对大学生“三下乡”认知看法的调研
□徐凌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101班)
【摘 要】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盛事。要聚焦聚力党的二十大,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在青年思想建设中,鼓励大学生“三下乡“走进乡村建设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便有提出,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随后逐步在各高校展开,时至今日已成为各大高校乐格端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性活动,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发布后;2005年,团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 [2005]3号),文件第四条提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高校要更加主动地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服务的内容,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地团组织要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活动所在单位要对大学生的表现作出鉴定。”可是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报道在各地层出不穷,而有关它对于当地农民带来的影响,对农民的意义以及活动未来发展的方向却很少提及,因而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客观了解农村居民对于大学生“三下乡”走进乡村等一系列活动情况,对此进行了调查评述。
【关键词】三下乡 乡村 认知情况 满意度
一、引 言
习近平同志在《论党的青年工作》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规律,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印发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少先队工作文件,部署共青团改革,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目的以及意义
1996年以来,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大高校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热火朝天,有声有色的开展着。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组织单位、学生、媒体都过分注重了活动的本身和形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效果问题。为此,我们应及时的了解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农民的影响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人物
在本次调查中,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北省黄石市金海管理区的村名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综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双重结合,辅以文献法来从客观角度出发,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小队商议编制一套调查问卷——《被服务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知现状与满意度》。本次问卷共16道题,其中包含6道单选,9道多选题目以及1道简答题,题目分别从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认知情况、大学生支教对当地发展的影响与意义、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评价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综合对当今时代大学生“三下乡“在乡村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群众的不同看法来了解大学生”三下乡“在紧跟时代的过程中问题并改进其方法,创造一个更为完善的”三下乡“体制。
1.问卷调查法:在查阅一定的资料去了解相关信息之后,经过小队的开会商讨结果进行整合,寻找经验丰富的学长请教,在发现问题之中修改问题,最后结合老师的修改意见确定此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主要是对当地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作用,缺点,成效及改善的意见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当地居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了解途径以及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大学生”三下乡“中的内容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如政策宣讲、科技扶贫、社会调查、乡村普法、支教科普、文艺演出、医疗服务、环境保护等。
(2)大学生支教对当地发展以及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与意义:通过调查大学生“三下乡“对当地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影响,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对当地中小学生的教育影响意义等。
(3)村民对大学生”三下乡“的评价与建议:通过当地的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对现状的看法以及提出的意见。如大学生是否缺缺乏充足知识与业务能力,当地群众参与度,以及志愿服务质量是否达标等方面。
2.个别访谈法: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后,小队成员将深入社会去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主要以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参与相关扶贫活动的志愿者以及贫困户,通过与其进行一个小型访谈活动,包括私下的交流之中,获取有关价值的资料,以此来深入的了解当地开展的情况,多角度的综合来看待,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三下乡“改进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成效,拓展此次调查。
3.文献法:通过在网络上搜集有关样本来作为参考方向,了解大学生“三下乡“的一些基本作用,或者其他团队下乡的案例等方面作为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寻找相关的书籍来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研究基础。
(三)调查过程
本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与个别访谈法相结合,共发放192份问卷,总共回收192份,回收率100.0%。
(四)调查方法的优点
1.问卷调查法
(1)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样本数量,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一个量化,获取大量的数据。
(2)能够获取一个较为客观的结果,应为问卷调查是一个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文字表达的形式来与调查对象交流,尽量避免了受调对象将自己的主观偏见带入问卷答案之中。
(3)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地区人流量大大减少,而现在电子档的问卷发放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发放到全国各地的群众手中,方便筛选和分析调查。
但是在问卷调查之中,别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会产生泛而不深,没有一定的深度,泛泛而谈;并且在问卷发放的时候,为了方便,许多同学会向自己身边对此调查不了解的人发放问卷,用来凑人数,经常问卷质量得不到保障。
2.个别访谈法
(1)人力,财力,时间花费较高;访谈是一对一的进行对话,首先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受访对象,用各种方法去使受访对象配合我们了解相关情况,寻找合适的时间去开展访谈,去往访谈的地点需要一定的财力。
(2)容易受到受访者主观的情绪影响,毕竟对于陌生人,人们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回避敏感的语句,访谈者的语气和神态也会影响受访者的回答,容易与它本身的产生一定的偏差。
(3)访谈活动较为灵活,根据环境,心情,受访者的神态需要不同方法去询问有关情况,对访谈中随机应变能力比较高,并且访谈的结果不容易统一,难以不易进行数据分析。
综合来说,在访谈交流中,可能问的问题不是很多,但是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访谈,能够有效的规避问卷调查缺乏深度的回答和思考,也能保证调查的质量问题,在面对面的回答交流过程中,绝大部分人不会对访谈者的问题进行敷衍的回答。而在问卷调查的方式也能够弥补访谈方法无法量化的问题,且能够避免受访者的主观意志来左右回答,可以获取一个客观的了解。
(五)问卷调查的缺点
1、缺乏弹性
大部分的问卷调查都是由问卷设计者预先设计好了回答范围,使得被调查者作答比较受限,可能会遗漏一些更多细致、深层的信息,对于复杂的问题,简单的答案并能够获取到需要的丰富信息。
2、容易误解
发放的问卷是有被调查者自由作答的,而调查者为了不给被调查有所压力,——般不会当场进行检查答案的正确或者遗漏,这样容易出现被调查者漏答、错答等一些问题。
3、回收率和有效率较低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让调查资料有代表性和价值,通过邮寄出去的问卷,回收率往往不高,因为其调查对象没有任何约束,如果不是自愿和自觉,那么往往收不回来问卷,这对调查样本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您通常是从哪里获取本地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咨询?
表1:了解途径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村民大多是从村委会、学校或教师的途径了解到“三下乡“活动这体现了当地官方以及教育单位对此次活动的影响巨大,可以从中得出在宣传大学生”三下乡“前应与当地村委会以及教育单位提前沟通组织宣传活动,使当地村民可以提前了解活动,推动更多村民参与进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问题二:您了解到的“三下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表2:内容认知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当地村民认为“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为推动大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本地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符合实践队的预测,这也说明这些意义为大家的共识,使实践队的目标更加清晰。
问题三:您认为您认为“三下乡”活动有什么意义?
表3:活动意义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当地村民认为“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为推动大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本地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符合实践队的预测,这也说明这些意义为大家的共识,使实践队的目标更加清晰。
问题四:您觉得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前后本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表4:对当地的影响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三下乡“对当地乡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提升,在支教的过程中推动当地青少年的教育发展,通过开展趣味课堂,风味科普,拓展青少年的视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我们也积极宣讲法律,党史等内容,紧跟党和国家的号召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减少法盲现象的发生,提高当地对党的认识,信任党,追随党,建立勤学爱党的良好社会风气。
问题五: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表5:不足之处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当地村民认为本次“三下乡“活动存在人员数量控制,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部分团队成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这间接反映了本次“三下乡”的效果没有达到村民心中的预期,团队之间的协作存在模式、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也为我们今后达到更好的效果进行了警戒,为将来的“三下乡”活动有本质上的纠正,避免实践队走向倒退发展的歧途。
问题六:对于本次开展的下列“三下乡”活动服务项目,您的满意情况是?
表6:当地村民对本次活动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析:由此图可以清晰的反应“风之彩实践队”的调查结果,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近85%的村民满意实践队的服务,极小部分的村民对服务存在不满,这体现了此次服务的结果大体上令人满意,达到了基本的实践服务水平。在支教、宣讲、家电维修、问卷调查、文艺汇演各方面做到了良好的水准,也希望在将来的支教活动中,实践队能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简答题一:您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答案整理:乡村小学条件仍需改善,开展与大学生专业性比较强的活动,改善支教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需求,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希望提供大学生一定的政策补助,让更多愿意来三下乡的同学实践到活动中,让更多的被服务的人们了解到三下乡的意义和好处,从而积极的帮助学生们理解乡村的难处和帮助乡村人民了解社会进步的趋势,从而全面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繁荣。希望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提升村民文化意识氛围,让学生开展宣传,增强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
六、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形成了“义教、宣讲、调研、后勤”“三下乡”固有模式,该模式曾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笔者所在学院的“三下乡”队伍一般包括支教、文宣、调研、后勤等小组,彼此分工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进行实践。支教组主要负责当地中小学生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宣讲组主要是向当地居民宣传党的政策和民主法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调研组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结果;后勤组主要为“三下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保障,解决队员的饮食和住宿等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种模式贴近学生实际并且易于管理和运作。但从长远来看,此模式更多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服务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结果导致脱离实际。大学生“三下乡”往往局限于支教、政策宣传、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形式,学生所学专业与实践联系不紧,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的面比较窄,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由此,“三下乡”逐渐演变成为高校共青团专门负责的工作,并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
“三下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高的工作,所涉及的学科和工作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需要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但很多高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完全由共青团负责,学校各部门基本上没有参与其中,共青团势单力薄,很难充分发挥“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作用。
在暑期“三下乡”中,学生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锻炼。如,在义教中,学生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技能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差强人意,尽管学校团委对此进行过培训,但一方面培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培训师基本上是兼职团务工作者,而不是专门的师范类的培训师,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学校教务处游离于“三下乡”组织体系之外,高校本身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培训师资,对于共青团而言,是较难调动的。
(二)建议
第一,加强专业指导,组建“三下乡”指导讲师团。
学生要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锻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当地建设出一份力,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和老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为此,组建“三下乡”指导讲师团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教学方法、师范技能、调研方法、心理知识、沟通技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的时间和方法,但应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而不是临下乡前的紧急培训。
“三下乡”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学识、阅历、经验一般要比学生丰富得多,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的“三下乡”活动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果,并能进行有效转化。在指导老师方面,除了让团干、辅导员担任“三下乡”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外,还应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这样,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本地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就需建立相应的鼓励或奖励机制,以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第二,创新“三下乡”内容和形式,实现社会实践专业化。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需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与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相结合。要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服务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发挥“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三下乡”基地建设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学院都建立了“三下乡”实践基地,这对“三下乡”活动的基地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要与基地化建设相适应,就必须建立长久项目,进行持久性、制度化管理。在保证“三下乡”实践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的同时,应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建重点服务团,提升高校“三下乡”活动的特色和亮点。要加强专业交叉,加强学院之间的优势互补,突破原有的专业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提高实践水平。
七、结语
总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它在服务“三农”和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完善,积极探索“三下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使“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参考文献】
[1]王锐琴,刘芳芳,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2011,(2)
[2]杨弘宇.关于在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发展的思[J].教书育人,2011,(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0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