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下乡的最后一天了,最后一个广播的主题是“关于航天的那些冷知识”。事实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是一只名叫“莱卡”的汪星人,虽然它最终只在太空中活了7个小时,但它的短暂牺牲也为人类航天梦想开创新的篇章,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航天“小英雄”吧。你知道吗,航天服的灵感来源是虾的关节结构。我国的“飞天”舱外宇航服在活动时轻盈灵活,同时也很好兼顾密封性,这一切可都是皮皮虾的功劳,是不是感到很神奇呢!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探测器是硬生生撞到月球上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航天器,为了完成探月的使命,月球2号按照计划,在到达月球上空后以超高速度精准的撞击到月球地表,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着陆在月球上的人造航天器。
今天在群里,看着归家的队员一个一个接龙,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表达不舍:有发朋友圈的、有制作视频的、有主动跟老师私聊希望得到未来的约定的、有在群里发大段感谢话语的……大家都沉浸在过去的快乐和当下的伤感的交织中,但,可能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5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