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午14:00,岭南师范学院“扬帆”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调研组外出走访五里旧村村民,调查农药的使用情况和当地古建筑——水月亭的保护与利用状况。
根据当地村民的具体情况,调查小组将访问方式分为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这两种形式。人物访谈即通过与本村的村民直接对话来询问他们相关情况,问卷调查则是向村民发放纸质档的问卷,让他们自行填写,该方式不实名统计被调查人物。
五里村的人口数量接近1000,而且村里面人口分布不集中,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预设的调查效果并不容易。考虑到中午这段时间村民要午休,所以调查小组就选择了下午出行。虽说这个时间段村里也有部分人外出务农,但这已是最优选择。下午,骄阳似火,队员们戴着帽子,撑着遮阳伞,行走在滚烫的路面上。
调研小组在一处树荫停住脚步,采访在树荫下乘凉的村民。采访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你务农时是否会使用农药。2.你学得现在农药的浓度与之前的相比,有什么变化?3.如何施肥,是直接洒在作物上还是使用填埋法。4.你怎么处理装农药的瓶子和塑料袋等垃圾?5.收完农作物果实后,你怎么处理它们残留的秸秆?6.如果有机会发展绿色农业,你会不会去?
访问村民们得到的结果和分析如下:
所有被提问到的村民都使用了农药。村民们也深知使用农药会使务农成本高出很多,但是他们苦于虫害,如果不喷洒农药根本保证不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同等价位的农药,与之前相比,药物浓度有所下降。村民们都感慨现在的制药技术越来越先进,可是价格也贵了许多。要买质量好点的药物,花费要高出许多。他们挺矛盾的,买便宜药的话效果并不理想。
村民施肥的方式包括两种,直接喷洒和填埋法。应对不同的农作物,施肥的方法不同,村民主要根据施肥的效果来合理应用两种方式。
大多数村民具有环保意识,他们会将垃圾扔进附近的垃圾堆,也有人把它们就地焚烧。极少数人没有注意垃圾,把它们留在自家地里。
之前,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村民会选择将秸秆留在地里晒干,然后焚烧掉。有些作物的秸秆,例如玉米的,晒干后拿来当柴用。相对而言,现在就方便多了,经耕地拖拉机粉碎后,秸秆就相当于一种肥料。
许多村民表示,如果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发展绿色农业,他们还是很乐意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未能得到一个好的平台。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内推广绿色农业,给村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调查村民关于农药的使用情况的同时,调研人员往水月亭的方向走去,采访村民。每采访村民有关水月亭的保护与利用状况。队员都要进行自我介绍,表明了来意后才正式开始访问。队员很懂礼貌,他们的举动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素质。
调查问卷设计了12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题目并不难,题数不多,由于年老的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不识字,也有些人因为眼睛远视而看不清楚字。队员只好给他们读题目,让他们理解题目和选项,然后再帮他们填写题目。好在村民们都很热心,积极回答队员的问题。
据部分村民的解答,水月亭里面供奉着文昌公,他是人们敬爱的神,能够保祐村民。“村里面每年出十几位大学生都依赖神的保祐,神还保祐外出的村民四季平安,发大财。”一位老阿姨激动地说道。虽然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队员根据其他村民相关的解释,它具有可信度。据村民介绍,水月亭始建于300多年前,是翁氏先人建起来的。水月亭坐落在一口池塘里,它的对面的建筑是醇雅公祠,两者隔路相望,醇雅公祠后面是翁氏祠堂,三者连成一条整体的建筑群,构成了当地的风水格局。
年轻的村民透露,水月亭附近正准备建设农庄,形成以水月亭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本村的旅游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9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