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师范高校自二十世纪初学习日本而渐次设立,迄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局。立足于地方高师院校的特色,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双基多能’(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娴熟,具备阅读、写作、研究、实践、社会活动等多种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文以化人,学以致用”为基本理念,抓住“阅读、写作、做人”的实践导向,强化基础,扩展平台,打造品牌,探索出一条基于中文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聚焦中文核心能力
构建“OBE”型课程体系
调研数据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中文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石。在“OBE”成果导向型理念指导下,文学院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突出了作品解读的核心课程,构建专题精读课程群,突出写作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结合“十百千”工程(十次讲台(舞台)经验;“百”,百篇优秀诗文背诵、百篇优秀短文写作;“千”,千篇(卷、部)经典文学作品与人文社科著作阅读)打造扎实的阅读写作功底。
聚焦“学生中心地位”
推进“读写讲研”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的核心手段。经过六年实践,文学院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路径,以课堂研讨报告为常规形态,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读写讲研”模式。目前,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改革已经覆盖所有核心课程,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获取和多种能力提升。
聚焦“学习工作量”
形成“动态性—常规化”考核机制
灵活的考核机制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是“双基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进过多轮次的教学考核改革项目推动,目前已形成了关注“学习工作量”的“动态性—常规化”的过程型考核机制。同时,在部分核心课程推动考教分离,提高考试的机动性,反向促进教学双方对知识结构的有效教授和掌握,保障教学质量。
聚焦实践能力培养
建立“四个协同”的联合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他们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①与美术、传媒、外语、历史等学院进行校内协同,丰富培养内涵;②与苏州大学、同济大学、台南大学、东吴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开展高校协同,提升培养质量;③立足校校、校地协同,聘请行业专家,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④立足与基础教育学校以及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协作层次。
经过六年来的努力,中文专业毕业生在保持98%以上就业率的同时,高质量就业内涵也不断丰富,考研、考编、考公就业占比已超过40%。近六年来,文学院学生除了获得一系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论文等奖项之外,在《亚特兰大新闻报》(美国)《华侨时报》(加拿大)《国语文学》(台湾)《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人民艺术》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在全国大学生作文竞赛等各级征文大赛中获奖100余项。
文以化人,君兮博雅;学以致用,子兮韶华。相较于一些地方师范院校“去师范化”的转型道路,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恰恰得益于对传统师范育才树人理念的坚守以及从这一传统应用型专业中申发出的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相信不忘初心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上积累更多经验,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07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