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为红色精神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青年网6月25日电,(通讯员 闫成祥)2023年暑假,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寻找红色足迹,传承文化”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暑期实践。围绕红色革命,拜访老兵,宣扬老兵精神为专题,在土木工程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步入红色遗址开展社会实践,在红色遗址中“观遗址,听故事,感精神,传文化”。 观赏遗址,让红色精神根植于心。 “这次实践在濮阳的刘邓大军渡黄河遗址开展,用耳听清故事,用心听好故事,用行动去深入了解故事,在基层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濮阳市台前县的几天里,与当地的遗址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并且成功找到讲解员对于遗址点点滴滴的故事讲解,带领团队进行学习参观,查看渡河水的汹涌,在此之间也有很多人前往此地领略先辈的英勇风采,在此间队员与周围人员讲述了渡河的艰辛。
图为实践队在听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闫成祥 摄/提供/供图。 在
一件件的令人感慨的事迹了解后,闫成祥说“黄河大战略改变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局势,由防御变成进攻,渡河总动员沿黄河150里冒着枪雨强渡黄河,这一渡河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道防线,也让打破了这道天堑可防40万军队的谬论,让解放军军队彰显了勇气,为接下来的三大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缅怀先烈,仰慕先辈风采。 在这后,实践队到烈士陵园给渡河战役的先烈进行了祭拜,看着那一个个墓碑,其中有名有性的就有上百个,那些不知名的就更加无法计算,其中也有些幼时入伍生命停留在了最美好的年华,队员深刻感慨先烈的报国精神。 图为实践队在祭拜烈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贺佳帅 摄/提供/供图。
在缅怀先烈后贺佳帅说“看到那一座座矮矮的墓碑,不禁想到当年渡河的艰辛,现在生活来之不易,是由那些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来换取的,在当代衣食无忧的时代里,大学生要更加努力去学习,珍惜生活,去为国家进步作贡献“。
拜访老兵后代,在第一线听红色故事。 拜访老兵后代,让先辈事例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止。这一次实践队队员与当地的村干部取得联系,找到了老兵后代,在村委办公室里给实践队进行深刻的讲解,同时也对于当时具体的细节进行了询问。在这期间,实践队与三名老兵后代取得联系,对老兵后代幼时回忆的造船、藏船、渡河和轰炸机的破坏力进行了整理和记录,其中造船百姓纷纷响应在缺乏木材的时候将木门板卸下用来造船,在造船期间还会有敌人的轰炸机来阻挠,大树被炸飞挂到其他树上,当时死亡的人多不胜数,多数革命战士只能就地掩埋。
图为实践队在拜访老兵后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忠心 摄/提供/供图。
拜访后杨忠心说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看电影的情节没有听老兵后代讲的透彻,在老兵后代回忆的基础上才能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复原场景,在这次的了解后,大学生要调动学习能力,传承先辈们敢奉献,为国家勇往直前的精神”。 传播红色,让红色精神入校园 “在网上和前期工作的了解下,实践队在学校进行班级宣传,让那些红色故事流入校园”。在初三毕业之际,先与学校老师进行交流说明情况,在老师的引领下到班级与学生交流,实践队队员与初中生讲解了渡河战争的惨烈,把纪念馆中的相关故事以图片形式进行一一讲解。
事后廖沅桥说“学生学习劲头很大,彰显出勃勃生机,况且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推动红色精神传入校园,用红色养分滋润国家未来的种子,让红色文化根植在学生心中”。 实践出真理,看过了书上的记录,不如亲身去体验一下口头传说的感受,那些毫无感情的纸张表达不出战争的惨烈。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获得感强。同学们积极参与红色故事的发现和传播,用现有的知识去与当地的人员更好的交流,并独特的学习相应的方言与当地亲切交流,为当代红色精神传承献出一份力。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贯彻“红色精神传承“的发展,贯彻党中央的下达目标,坚持开展跟随红色足迹的实践,让同学们不再是言语上的表达,要进一步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去接触更多的人,来真正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