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集体参观了陶行知先生的纪念馆。在去之前我就了解了下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对他为人民教育作出的贡献也深感敬佩,也很好奇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身后之地到底在一个怎样的地方。车到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古圣村,满眼城郊的凌乱,空气中满是尘埃,我不禁疑惑怎么把纪念馆建在这样一个地方呢?
下车往前走,充满古典风格的育才学校显现在眼前,越往里走越感受到宁静的氛围,纪念馆外的小学似乎也歌颂着长眠于此的陶先生。进到纪念馆中首先看到的一座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后来才知道这是根据陶行知先生在日本演讲时的照片雕塑的),雕像两边墙上分别是领导人对陶先生的评价,如毛泽东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原名陶文溶,在大学时推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给自己取名为“知行”,后来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陶行知,并终生以此自勉。学习就要结合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验证知识,书本上的毕竟是前人的知识,而到底是否为真理还需自己辨别。这也 符合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的教育理念及学习主张。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才会成为有用之才。作为其中一名团队成员,要想求真,做真人,首先每个人都要要身正为范,还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理念。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参观纪念馆时给我映象最深的是 陶先生的“爱满天下”。陶先生一直都把“仁爱”当教育的中心思想,我想到陶先生另外一句如今也广为流传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一分诚挚的爱,没有一份仁爱与宽容,教师如何与学生心灵沟通,只怕学生会在心上筑起一道坚固的墙。陶先生著名的四颗糖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么个道理。因为对学生有爱,因为对学生宽仁,陶先生才会用四颗糖的奖励取代一般人的批评,也从而获得了期待中的教育意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仅仅十二字,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他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创办了育才学校,创建了工学团,创办了晓庄学校,发动了“小先生”行动……他用一颗仁爱赤诚的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扫除了大批文盲,为教育事业树立了好榜样,做出了杰出贡献,宋庆龄赞他为“万世师表”也不无道理。另外,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时候,有几个小细节也给我很深的印象。一个是陶先生的博学以及他那一手漂亮的英文字和毛笔字;另外一个是陶先生的交友广泛,陶先生竟然与那么多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痕迹的人都有过交往,像爱因斯塔,泰戈尔,杜威,甘地等等。先前我根本都没想过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是同一个时代的,更加不可想象他们竟然都与陶行知先生有渊源!
同样,作为师范生的自己,在将来极有可能走向教师岗位,但前进的道路终究不会平坦,脚踏实地方能遥望星空,没有一个目标是不经过奋斗而来的,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是我们的一面明镜。
总之,这次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感悟颇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