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送香茶》,唱得山里山外无人入睡;一曲《小辞店》,唱得八方游子如痴如醉;一曲《天仙配》,唱得千年古槐成了大媒;一曲《女驸马》,唱得儿女情长冷对富贵。哦,黄梅,黄梅,分不清是雨?是泪?是喜?是悲?百感交集——莫非就是美中的大美!2021年7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戏访黄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位于安庆市菱湖公园内的严凤英纪念馆,了解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事迹,重温黄梅经典,表达对一代大师的追思之情。
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是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与成熟,使这样一个曾经流传于安庆一隅的地方小剧种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喜爱,迅速崛起。
然而,严凤英大师学习黄梅戏的初衷却不是为了名和利。在旧社会中,黄梅戏被称为是“花鼓淫戏”,常常被官府禁演禁唱,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戏。严凤英第一次登台演出就触犯了族规,差点被捆起来淹死。1948年,社会动荡不安,不满20岁的严凤英流落到上海,解放前夕又辗转到南京。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下,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然而,在这种境地下,严凤英仍然执着地追求黄梅戏艺术,只因为她心中的一份热爱。就在这段流落南京的时间,尽管环境恶劣,但严凤英却对京剧和昆曲艺术刻苦追求,为后来她在黄梅戏中的精湛演技奠定了良好基础。严凤英这种百折不饶的执著与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人生贵在坚持,伟大的事业总在探索中坎坷前行。有的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总是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避艰苦。而我们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也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珍惜时光,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努力完成我们的学业。
严凤英是一位富于学习与创造精神的艺术家,有着对自己从不满足的艺术姿态。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从严凤英登台演出到新中国成立初年,黄梅戏的生存环境艰难,表演艺术水平也处在粗糙的状态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严凤英和一批新文艺工作者为提高黄梅戏的艺术水平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既虚心向前辈艺人学习,借鉴传统,更注重向兄弟剧种学习,曾拜北昆名家白云生为师学习京昆的程式动作,并融会贯通,用之于自己的表演中,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期间,她“向范瑞娟学习她扮演严兰贞的感情处理与水袖运用”。在音乐唱腔上,她支持音乐改革,经常提出建议并带头试唱,同时又在充分把握角色思想感情后赋予自己的创造。这种虚怀若谷的虔诚与谦逊,使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要学习严凤英不满足于自我,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虚怀若谷的虔诚和谦逊态度。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半桶水最晃荡,总有一些人取得了一定成就,就沾沾自喜。长此以往,必定故步自封,或止步不前。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时刻保持进取心和斗志。做一件事情,要一丝不苟,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要做就做极致,做到完美。我们要学习严凤英大师,严格要求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到严以律己,不断完善自己。
严凤英对于艺术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对其它剧种学习借鉴的创新精神,以及对黄梅戏艺术的卓越贡献等,是留给后人永远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启示。(通迅员 吴刘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