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安庆7月24日电(通迅员 吴刘炎)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安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梅戏之乡,有着庞大的戏迷基础。2021年7月18日上午,为探求安庆市民与黄梅戏的联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戏访黄梅”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庆人民路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街头采访活动,了解普通市民对于黄梅戏的认知。
倒扒狮步行街是安庆保存至今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虽然经过现代历次修补,不同于原物,但是其起到了突出历史记忆,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按照实践团队预先的安排,副队长孙安和队员吴刘炎深入街头对市民进行随机采访。
图为文化街商店中的黄梅戏元素产品。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傅杨宇 摄
来到熙熙攘攘的文化街上,两边的仿古风店铺鳞次栉比,各种文化商品琳琅满目。适逢暑假,文化街上十分热闹,家长带着孩子逛古街,学生们结伴同游,老年人哼着黄梅小调悠闲地散步。来到黄梅戏会馆,大厅里挤满前来购票的市民。通过工作人员,队员们了解到晚上八点半才开始黄梅戏表演,但现在就已经有这么多戏迷开始购票了。
在采访过程中,孙安和吴刘炎同学在黄梅戏会馆外随机采访到了一位从黄梅戏会馆出来的市民。出乎两位队员的意料,这位市民自山东省,利用暑假的放假时间特意不远千里来到安庆,希望现场观看黄梅戏演出。市民的名字叫刘霞,虽然是山东人,但是从小就通过《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的黄梅戏电影了解到了黄梅戏。刘霞喜欢上黄梅戏,已经有10多年了,平时经常通过电视等各种渠道观看黄梅戏。她还通过自己的练习,熟练掌握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的一些唱法,信手拈来,并现场为采访队员表演了一段《女驸马》的唱腔。在刘霞看来,黄梅戏的影响力已经不仅限于安庆一隅,而是早已经遍及全国。黄梅戏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它曲调优美、声音婉转悠扬、清脆悦耳,反映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采访刘霞。 大学生网报通迅员 吴刘炎 摄
然而,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危机。如今的青年人往往习惯于快餐文化,没有耐心去静静观看黄梅戏的完整曲目,感受黄梅戏艺术的魅力。还有青年传承人数量较少、曲目单一、受众老龄化等等问题,使黄梅戏的继承和发展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障碍,黄梅戏自身也做出了多种努力和尝试。比如黄梅戏的灯光、服装、化妆就根据民众的喜好,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在发展演变。此外,越来越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新剧的产生、科学技术在表演中的利用、以及“戏曲进校园”措施的采用以主动扩大群体规模等等。刘霞表示,不仅仅是黄梅戏,全国各地的戏曲的传承如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刘霞表示黄梅戏的这些新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对于黄梅戏的前景,她依旧有些担忧。刘霞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她希望作为黄梅戏发源地的安庆,能够从小对孩子们进行黄梅戏教育。通过这种措施,使黄梅戏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当孙安同学询问刘霞女士关于黄梅戏创新的看法时,刘霞女士有些为难。她说:“现下的艺术形式大多比较短、新、快,关于创新的问题很难实现。”刘霞认为创新并不是最重要的,传承的古老戏种才是重中之重。对于黄梅戏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的问题,刘霞女士持反对意见。她认为这样的短视频只是让年轻人了解了有黄梅戏这样一个东西,感受到了十几秒中的瞬间的美感。要真正地欣赏黄梅戏之美,必须观看完整的戏剧,细细品味。
通过此次采访调研,队员们认识到了黄梅戏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队员们也感受到了安庆市民对于黄梅戏的喜爱和热情,坚定了队员们接下来调研的信心。
图为夜间街访遇到的黄梅戏表演。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林楠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2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