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助力乡村教育脱贫,在做了两个月的准备工作后,安徽师范大学“红心育蕾”赴阜南支教团队于7月13日起程。
在我的认知里,支教是一种信仰,支教老师使我敬佩,我也不自觉想往其靠近。选择实践团队之初,我信心满满,好似初生牛犊,忽略实践地点离家之远近,一心只想为自己的经历添上精彩一笔。当一切已定,我开始担忧,身为非师范生,我从未站上讲台授课,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老师。对于支教,我内心又憧憬又害怕,憧憬为乡村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温暖,害怕无经验的自己拖团队后腿。
时间飞逝,来到起程之日。长时间的奔波加上很少出远门的原因,我感到身体不适甚至两眼发花,看不清眼前的事物,万物笼罩在白光里,散发着强烈的光芒,让人捉摸不清。烈日高照,所有事物都被镀上了一层白色。很远很远,很亮很亮,这是我对阜南的第一印象。路上时常经过几辆大货车,鸣笛声带来的灰尘随风飘起,路旁的院子里传来一两声犬吠声,让人害怕。到了晚上,月亮亮了起来,月光撒满校园,一切显得安然寂静。我却无法安静下来,我开始怀疑,面对几十个学生,我是否能从容授课?面对陌生的环境,是否能做到时刻冷静?
经过一个晚上的担忧,支教工作依然如期启动。小朋友们陆续来到学校,开始嬉笑打闹。伴随着孩子们清脆稚嫩的声音,看着他们放开父母的手,我仿佛也回到了小学。只是这次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教育学生的老师。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可爱,他们有的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有的在走廊里追逐打闹,也有一些坐在位置上聊天嬉笑。孩子们的笑脸和笑声让我洗去了一身的疲惫,使我开始对支教工作抱有信心和期待。
下课时,两位女学生回过头来与我说话。怀揣着与学生成为朋友的想法,我设法与她们聊天,从兴趣爱好到日常生活,无话不谈。她们向我讲述期末成绩,告知我最近的趣事,分享给我好看的电视电影。我不禁感叹,我也好想和她们一起坐在这,听着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和同学诉说最近的烦恼。直到她们与我讲述去上海上小学的想法。她们眼里的上海小学,设备先进,上课轻松,拥有许多优质资源,而清醒过来后发觉自己只能留在这里。这段话点醒了我,让我想起到阜南支教的意义。阜南是劳务输出大县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教育资源落后。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心,也缺乏拓展视野的机会,他们对外界充满想法和期待,但由于资源落后无法真正走出去。也正是从这刻起,我真正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师,传递他们知识,照顾他们所想。与学生们聊天中得知,他们其中有一人即将迎来自己的生日。我思虑再三,最终在生日当天送出了自己的礼物与祝福。看见学生惊喜的笑脸,我也跟着开心起来。她说道,今天没有多少人记得她的生日,眼里流露出失落之情,我拍拍她的头,安慰道:“至少还有我。”像家里的长辈,又像知心的朋友。我不由地想起我的小学老师,每每回忆起她的严厉教导,总是感叹小学的痛苦。但从这刻起,我开始理解她,我明白了她每一句批评后的关爱,懂得了她每一声教导后的关心。春蚕到死丝当今,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年去往山区、乡村支教的老师源源不断,为远方的孩子送去知识与温暖。这让我感叹,教育脱贫不是短期工作,更需要每一代支教老师不畏艰险、辛苦付出。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脱贫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实践不仅是我们的实践,也是为乡村孩子带去希望、拓宽视野的途径,身为支教团的一员,理应承担责任,勇于克服困难,明确自己的任务,为孩子们送去社会温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