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南京总统府,来到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此馆坐落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城关镇东新南路开发区秦人广场。参观甘肃秦文化博物馆,追溯秦人早期发展史,感受西垂文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礼县大堡子山两座秦公大墓的意外发现,唤醒了秦帝国遗失已久的童年记忆。随之而起的考古与研究表明,秦人最早的都邑“西垂”,就是在礼县西汉水上游一带,礼县是秦人和秦文化的发祥地,即使秦国都邑东迁关中后,西垂作为礼县故都,依然起着后方墓地的作用。秦人从商末周初迁至甘肃东南部,到公元前207年秦王朝覆灭,前后经历八百余年。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陈列了大量西汉水流域出土的珍贵文物,西汉水流域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为研究大秦帝国建国的初创史提供了及其宝贵的资料。以下我将会从三个方面来概述秦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及民俗民风,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长河,重温秦人昔日的梦想与辉煌。
大堡子山遗址是礼县秦文化遗址中最重要,最富有意义的遗址,是秦人在西垂活动发展的集中反映和见证。该遗址发现两座秦公大墓,研究表明,秦陵规划有自己的特色,如墓上封土、中字形墓、一公一陵、夫妇异穴合葬、坐西朝东的墓向等,这些原则多被后世秦陵所遵循。另外,秦陵中使用殉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两周时期其他诸侯国国君墓基本不用人殉形成强烈对比。这种葬俗当与史载秦人来自东方及其与殷人的密切关系有关。
秦公簋1917年出土于礼县红河乡,经国学大师王国维等大家考证系秦国西垂宗庙祭器,并按其上铭文定名为“秦公簋”,现藏于中国博物馆。此器盖内和器内底共有铭文123字(其中重文3字),铭文全篇以秦公语气表述,充满了对先祖工业的歌颂和向天帝祖神的祈福,也抒发了秦公本人继承祖业,奋发治国的崇高信念。铭文字体整饰严谨,微曲中求劲健,是春秋时期秦国强悍雄风的传神写照;铭文铸造也独具特色,为逐字单刻、一字一范,可以说是活字制版的鼻祖。这件秦公簋的出现和研究,最早把世人寻找秦人早期活动中心“西犬丘”的目光,聚集在了天水,礼县一带,掀开了近代考古探寻早期秦史的序幕。
赢姓部族是以鸟为图腾的。《史记 楚世家》载:“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奋翼鼓翅,方三千里”。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区出土物,为秦鸟图腾崇拜提过许多实物证据。这首先表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其上为窃曲纹,目形两边的图案有许多并不对称,其一端实为一凤鸟形象。该陵区所出一套春秋早期的九枚编钟,钟的鼓部饰有对称的大鸾鸟纹。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所出大量金饰片,饰片有鸱枭鸟形、重环纹磷形、云纹圭形、兽面纹盾形等。这些金饰片,虽经近300年的埋蚀,如今依然熠熠耀目,可以想象当年由他们组合而饰于椁面的一对对大金鸟,是多么灿烂壮观。
秦人在甘肃东南部的前三百年发展,是秦帝国的肇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三百年间,秦人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受到了周王朝的倚重,并于公元前770年,在西垂完成了由秦方国到秦诸侯国的身份跨越,迈出了秦历史发展中关键一步,同时在这三百年间,来自东方的秦人,在于强悍善战的西戎周旋战斗中,铸就了他们开拓进取的斗争精神,并经过吸取融合周文化和西戎文化,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融合的秦文化。历史证明,秦人在以礼县西汉水上游为中心的甘肃东南部的经营,为其东进关中,进而逐鹿中原,统一全国,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