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传统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 ——公管183团支部
社会实践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一次不一样的经历,而我作为本次团队的负责人,更是感触颇深。我们的实践主题是“邂逅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多么浪漫的名字,但是它蕴含了强大的文化精神力量。看到名字我们就可以了解了,我们不仅仅要追寻遥远的传统文化,我们还要探究其背后蕴藏的工匠精神。所以在一切物资准备好时,我们的团队于7月10日到18日期间陆续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
当然我们要了解到传统文化是文脉继承的途径;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是与国际接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点。然而,当前的传承传统文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存在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文化遗产肆意拆除、非遗宝贝惨遭漠视等痼障顽疾。可见,传承传统文化是彰显大国风采的关键核心。传承传统文化,是传承城市肌理的前提。传承城市肌理,关系到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感情与回忆;更是关乎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因此我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民族的同学。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源地,为我们解读当地的一些传统文化,历史背景。带我们参观这些地方的名胜古迹或简介,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如: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例,传说。看看当地的标志性或有特色的建筑。通过采访、拍摄、调查与分析,向我们呈现不同的文化传承,体现我们青年大学生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探究。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各自的实践地点吧!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和陆公祠;西藏—藏戏戏服制作技艺;宁夏—宁夏博物馆;贵州—甲秀楼;新疆—伊利将军府,那么我们的队员在实践中跟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我们就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从江苏盐城说起:我们首先来到了省级文保单位,陆秀夫祠堂管理处。他是盐城籍民族英雄南宋丞相陆秀夫的纪念馆,坐落于亭湖区儒学街,盐城人民为了纪念陆秀夫这位爱国民族英雄,于明代嘉靖10年在盐城儒学街西侧建造了“宋丞相陆公祠”。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慨走进那历史遗迹,那里的管区含东西两轴六进两厢,“中流砥柱”坊,“光前裕后”照壁,以及附属的陆公祠文化街,陆公祠基本陈列分“家”、“国”两部分,“家”主要由序厅、景忠堂和正祠堂组成,着重表现陆秀夫为人诚实勤学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美德,“国”由忠烈堂和仰止堂组成,通过现代的陈列手段再现了陆秀夫廉政、勤政和崖山殉国的壮举。我们都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逛博物馆或许是最直接的方式吧!盐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盐城因盐而生,中国海盐博物馆自然是值得参观的一站,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盐的文化,让我们带你们走进盐城的世界,让我们真正的了解盐城。中国海洋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也是盐城的地标建筑之一,博物馆总共分两层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巨大的雕塑,雕塑生动的展现了祖先们煮海为盐的历史文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与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同步华夏祖先。率先将火融入对海洋的开发,掀开了‘煮海为盐’的历史,历经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创造,谱写了‘晒海成盐’的历史新章,世界上绝大多数年都存于海水之中,围绕着他的生产、运销、管理,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幕惊涛骇浪动人心弦的咸味往事,支撑着历代王朝的经济命脉,滔滔海浪锤炼出洁白无瑕的优良品质,栉风沐雨,磨砺出严明坚韧不屈的崇高品格,以江苏盐城为代表的广大海盐产区的历史,无不深深打上了海盐的印记中国沿海崛起了一座座大气磅礴的盐之城。
看了盐城的博物馆,我们再来看看宁夏:宁夏博物馆里也有他们的历史,说到宁夏我们一定会想到回族吧!没错我们来了解一下那个民族独特的风采,那个地区不一样的地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名族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临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自治区首府银川。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丝绸之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经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而宁夏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1959年筹建,1973年正式建立。该馆基本陈列有“宁夏历史文物”、“西夏文物”、“宁夏革命文物” 和“回族民俗文物”。该馆藏品1万余件,一级品45件。馆藏文物,除有少量的征集品和传世品外,绝大部分通过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获得。 那些古老的历史遗迹着实让人震撼。
那么我们西藏的队员有什么想要汇报的呢:他选择了传统技艺—藏戏戏服制作。藏剧,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用藏语演唱。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有戴面具和化妆两种演法。一般认为产生于14世纪,成熟于17世纪。藏戏演员的面部化装,一种是把脸谱画在脸上,另一种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藏戏面具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不同的面具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正义、勇敢,为勇士相,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面具分为温巴面具、人物面具和动物面具。那么这种传统的工艺是否可以一直流传的,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当然我们青年大学生也有义务传承这种工匠精神。
还有贵州和新疆呢!他们都选择了古老的建筑。分别有贵州贵阳的甲秀楼和新疆的伊犁将军府。古老的建筑一定是在诉说着不一样的历史,他们既然选择此地,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吧!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说到伊犁我们自然也想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吧!比如:林则徐在惠远的两年时间,领导群众兴修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 洪亮吉,清代文学家,乾隆庚戌一甲二名进士。谪戍伊犁的五年期间,写下不少描绘塞外风光的优秀诗篇。左宗棠,1875年5月3日改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65岁的左宗棠驻肃州指挥多路军队讨伐阿古柏,先占北疆,后取南疆,1877年1月占和田,历时一年半,于1878年1月结束,除伊犁尚为俄人所据,新疆大部分地区已全部收复。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1880年,左宗棠提出了以武力收复伊犁的行动方案,69岁的陕甘宁总督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率军进驻哈密,表现了与外国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
总之,这次社会实践对于每一位队员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种别样的成长,我们学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了各个地方不同的历史,当然在调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先人和今人身上共有的工匠精神。希望这次的社会实践对于每一位队员都是一种收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78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