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们的到来,让你们对大学有了向往与期待。愿前程似锦!”2018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结业典礼”上,李继鑫以这句话向孩子们作别。
十天的支教时光,苦与乐都沉淀进了东风村每一个虫鸣阵阵的夏夜。用李继鑫自己的话来说,这次支教,更像是完成了某种传承。六年前——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基村,六年后——合肥市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六载光阴悄悄,当年沉默寡言的小男生已成长为孩子们口中的“体育老师”。李继鑫自己也不曾想过,生活会给予他这样一段机缘巧合。
2012年7月,瓦基村人在炎热中迎来了一群小村里罕见的大学生——来自安徽师大的志愿者们。当时的李继鑫,还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男孩。那时的他,生在乡村,长在田间,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一群突然闯入他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说着一口普通话,穿着带有“安徽师范大学”字样的短袖衫,来自不同的专业:中文、数学、音乐、美术……看着那些陌生的又带着微笑的脸庞,李继鑫第一次感受到,他离别人口中的“大学”那么近。
当年的那个小男生,文化课成绩平平,不爱说话。作为一家人的希望,他当然也想走出小村,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但“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和那一群安徽师大志愿者随行的,是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耐心细致的课业辅导、温暖亲切的交谈陪护,这一切像一束光一般,照亮了他原本单调的生活。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一段时光,李继鑫特别提到一个人——许桐,当年支教时担任语文老师的志愿者。如今,李继鑫已然记不清她长得什么样子了,只记得临走的时候,她送给他一枚书签,上面印着“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的图样,并告诉他,“大学,是你努力就有希望到达的地方。”
是命运巧合,又全非机缘偶然。短短十天的相处,李继鑫对处于江城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2017年9月,李继鑫站在了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的门前,这座建筑,比他在书签上看到的更加雄伟高大——那一枚书签,他至今珍藏着,那是一群一定意义上为他启迪前路的人留下的纪念。
2018年夏天,学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并且只想加入支教队伍——他从未忘记那年夏天的那群志愿者们。就这样,他成了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一员。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又如此不同。相似的是,他和当年的志愿者们一样,穿着印有“安徽师范大学”字样的文化衫,辗转奔波,从芜湖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不同的是,他从支教对象变成了支教志愿者。讲台上的他,是幽默风趣的“李老师”。他侃侃而谈,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安全知识宣讲”,让孩子们感受到“趣味运动会”的欢乐多彩。
眼前的这一群孩子,和当年的他一样,有着对未来小小的憧憬,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惶恐与明显的不确定。作为“过来人”的李继鑫,特别能理解孩子们的这种感受。和其他志愿者不同,他总是喜欢与孩子们聊天。孩子们有什么事,也会问“李老师呢?去哪里了?”他说,作为来自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也许不能在文化课上给予孩子们多少帮助,但是他可以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分享给东风村的孩子们,让他们的世界中多一点缤纷的色彩,让他们对未来多一份期待。“大学,是你努力就有希望到达的地方。”和当年他的许桐老师一样,李继鑫也时常这样对孩子们说。
六年前,那些安徽师大的志愿者们不会想到,瓦基村的孩子们中,有一个人,来到他们曾经求学的地方,走过他们曾经走的支教路,讲着他们曾经留下的故事。如今的李继鑫,也期待着,东风村的孩子们能够继续书写着这样的故事。
http://www.dxsbao.com/news/1378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