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以新视觉快写新生活,新方法快抒真体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让兴趣成为写作的钥匙。12月22日10:00在三达书院意空间,由书院名誉院长白郎老师围绕“非虚构写作的技巧”与学生召开座谈会。

活动伊始,白郎老师对何为非虚构写作进行定义,广义上说,就是一切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写文章之前要对文章的布局进行构思,做到意在笔先,文章的布局首先要有一个以“南瓜藤”为线索的大纲,熟悉活动的整个流程,对所想到的素材进行提纯,找适合文章的刺点和切口,选典型素材,所选的素材也就是“南瓜”,要保证它的“精”。写文章要有求异求新思维,不能是简单的活动纪要,套用模板,要寻找到自己的方式,写出独特风格的文章。

文本创作关键的钥匙,就是把基本的要素、基本的事实确切地写出来,才能打开写作的第一道门槛。白郎老师阐释新闻稿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前提下要具有音乐性、传奇性、戏剧性。所谓的音乐性就讲究两个字,一个是“韵”,一个是“神”,在我们阅读过程中,意象描写随处可见,文章可以通过描写意象、叙事带来音乐性。

文章要有气息,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细”。老子《道德经》中云“妙者,微之极也”,也就是说美好的东西,都是细致入微的。要注重内在速度,减少过度,按照时间顺序加速进入,或者非时间顺序来写。好的文章开篇也是重要的,要做到开篇定调,掀起高潮。深度体验也是写作的关键,把自己当作读者,体会文章的用意,感受文章的内涵,将自己置身其中才能发现自己所写的文章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罗兰曾说过“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活动最后白郎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几个阅读技巧,也是平时他自己坚持做的,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当灵感突然迸发时,就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在阅读时,看到好的词语句子,也要及时记录下来,想起来时,拿出本子细细品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本次讲座,通过白郎院长的一些倾心分享,同学们大有所获,在写作中用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更多的大门。
(撰稿:刘心如 拍摄:三达书院)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54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