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无萍物,何不分类归
——垃圾分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35连军训学员在行动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文学院师生正确投放垃圾,促进学院切实有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9月7日上午,文学院35连军训学员在学院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下,于北湖校区田径场正式开展垃圾分类活动。
灰蒙蒙的天,落着细细的雨丝,蒙蒙的水雾相间,一抹抹绿色的纱影,坚定地站立着;一面面红色的连旗,沙沙地作响着。军训场地角落里一道蓝、黑、棕的风景线十分引人注目。休息哨声一响,很快蓝色的装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黑色的装干垃圾的垃圾桶、棕色的装湿垃圾的垃圾桶前,便聚集了文学院35连军训的学员们,他们手拿着塑料水瓶、塑料食品袋、未吃完的早餐、卫生纸等垃圾,仔细认真地研读着垃圾分类标准,三三两两地交流着各自心中的疑惑,不时有人走上前,向志愿者询问相关垃圾分类问题,随着一抹抹笑颜的舒展,一个个流畅的弧线从空中划过,一个个垃圾也被正确地投入属于它们各自的垃圾桶。
然而,每个学生都要回归家庭。为此,学院进一步全面加强推进校园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打造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进而凝聚社会共识,希望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整个城市,建设和谐美丽宜居家园。同时,我院还组建了多支学生志愿者队伍,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广泛发动师生参与,积极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
垃圾分类是社会发展的“绿宝藏”,是立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角度出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叶落归根,是叶对大树的敬意;而垃圾分类,则是人对自然的尊敬。垃圾分类并非是一件易事,但作为人类中的一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中的一员,作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员,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垃圾分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35连军训学员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416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