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访大田遗址,寻三线精神

来源: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杨诗雨

大学生网报攀枝花8月21日电(通讯员 杨诗雨)为学习三线建设精神内核,感悟爱国主义情怀,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砖筑三线队”开启了以“三线建设筑青春,爱国教育启新程”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前往大田会议遗址深入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通过参观遗址,访问遗址工作者等活动形式感受艰苦岁月中建设者们的锐意进取与无私奉献。

参观会议遗址陈列资料,感悟三线建设精神内核

在遗址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进入到遗址内部。在这里,有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字资料以及一些三线建设工程的真实图片。在讲解后,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大田会议研究确定了攀枝花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初步选定弄弄坪为攀枝花钢铁厂厂址,揭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至为关键的一页,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蓝图从这里诞生。

展厅内,陈列摆放着许多当年建设者们的留言。循着刚劲有力的字迹,实践队成员仿佛能看到建设者们一定要搞好三线建设的决心与他们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意气风发。看着这些陈迹,成员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后代的期望。如今,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新青年的实践队成员更应该拿出十足的干劲和满腔的热血团结一心,才能披荆斩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为展厅内部会议厅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聆听传承者心声,体会锐意进取与使命担当

在大致参观完遗址后,成员们对讲解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攀枝花”,被采访者讲解员如是说到,“因为我是讲述者,所以对这段历史有着更深刻的感悟。这不仅仅只是一段已经尘封的历史,而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抹绚丽的色彩。”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工作人员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接着,实践队与镇上的老人进行了交流。这里很多老人都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参与者,当成员们坐在他们面前,聆听他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仿佛也被带入了那个轰轰烈烈的建设时期。他们说,在三线建设时期,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艰苦的建设中,与来自四海的兄弟姐妹们一道,用他们的双手,建起一座座工厂、一条条铁路。“当年生活艰苦到一盆水就必须用一天,伙食基本都是野菜,大家都睡的席棚子……”但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仍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奋斗,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那段日子早已过去了四五十年,老人们回忆起来依旧是泪眼婆娑,但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希望和对面对困难的坚韧。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亲历者交流 通讯员陈思宇供图

总结活动感悟,展望光明未来

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收获颇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三线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西部地区的意义: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它的实施不仅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改善了生产力布局,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国防和工业基地,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有了三线建设,中国才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保持独立自主,不断发展。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启示后人。它不仅象征着一段历史,更是一股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参观遗址和与老一辈建设者的交流,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也让彼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正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三线建设历史不再是书上空洞记载的文字,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也不再是乏味枯燥的口号。“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青年一代伫立于时代的潮头,承担着历史交予实践队成员的重任,是冲劲十足朝气蓬勃的后浪。实践队成员将以这次实践为起点,将三线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尽情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实践的磨砺,铸就坚韧品质
对于志愿者们而言,三下乡活动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复杂的教学环境,他们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小张,一名初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最初几天里曾因不适应而几度想要放弃。但每当看到孩…
长桌宴香传承久,苗寨情浓延续长
凯里市南花苗寨的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一种高规格形式,体现了苗族人的热情好客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南花苗寨长桌宴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举办形式、菜品特色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播撒智慧之光,耕耘希望田野——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的璀璨篇章
在炎炎夏日的一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旗帜,如同炽热的阳光般,照亮了偏远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暑期活动,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知识的播种,更是一次青春与希望的交汇…
守护蜡染古韵,传承民族匠心
凯里市苗侗风情园中的蜡染是苗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深入了解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蜡染文化介绍给更广泛的群体,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并在传统…
以文化人·古韵新命——让川村的探索与实践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习近平我国是统一的多…
畲韵传承,共话未来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在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文成县西坑畲族…
让川村云舟梦:古今共济,民族风情绘振兴画卷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深入挖掘让川村独有的畲族传统礼仪习俗和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发现浙西南山区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脉,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八…
走进岳阳非遗城:探寻香囊缝制的奥秘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岳阳非遗工匠城,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调研之旅。岳…
探寻石阡剪纸源,传承古老技艺魂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石阡县剪纸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7月1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走进了贵州省石阡县的老年文化会…
畲风古韵·文动新生——畲族文创产品发展新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