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岳阳非遗城:探寻香囊缝制的奥秘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作者:杨俞敏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岳阳非遗工匠城,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调研之旅。

岳阳非遗工匠城,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地方,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队员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踏入这片充满文化气息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非遗工匠城展览区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非遗展品,从精美的木雕到绚丽的织锦,从古老的戏曲脸谱到独特的民间剪纸,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展现着一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香囊,作为一种传统的配饰,不仅具有美观的外形,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药用价值。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香囊缝制这一非遗技艺,师傅首先介绍了香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香囊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香囊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寄托祝福的信物。人们会在香囊中填充各种香料和草药,以达到驱虫、辟邪、提神醒脑等功效。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囊的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和流派。

图为老师介绍香囊

接下来,师傅开始演示香囊的缝制过程。她先准备了一块正方形的绸缎布料,然后将布料对折成三角形,用针线沿着边缘缝合,留下一个小口。接着,他将准备好的香料和草药填充进香囊中,再用针线将小口缝合。在缝制的过程中,师傅的手法娴熟,针线在他手中穿梭自如,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香囊就呈现在眼前。

看着师傅轻松地完成了香囊的缝制,队员们也跃跃欲试。在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纷纷拿起针线和布料,开始尝试自己缝制香囊。然而,看似简单的缝制过程,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不是缝错了针脚,就是填充香料时不均匀,导致香囊的形状不美观。但是,队员们并没有放弃,在师傅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方法。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每个人都成功地缝制出了属于自己的香囊。虽然这些香囊的做工可能不如师傅制作的那么精美,但它们却是努力过后的成果,每一个都蕴含着队员们对非遗技艺的敬意和热爱。

在缝制香囊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香囊制作的技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香囊制作需要耐心、细心和专注,每一个针脚、每一次填充都要精心处理,才能制作出一个完美的香囊。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品质的坚守,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此外,香囊缝制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快速和便捷,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逐渐被遗忘。然而,通过参与香囊缝制这一活动,让队员们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除了香囊缝制,队员们在岳阳非遗城还参观了其他非遗项目的展示和制作过程。比如,我们看到了岳州扇的制作工艺,了解了如何将一根竹子经过多道工序变成一把精美的扇子;我们还观看了巴陵戏的表演,感受到了这一古老戏曲的独特魅力。这些非遗项目,每一个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对岳阳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对非遗技艺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后继无人;一些非遗项目的市场需求不足,缺乏创新和发展,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非遗工匠城正加大对非遗传承的宣传力度,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同时,非遗传承人也积极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次非遗调研的实践活动,不仅亲身体验了香囊缝制这一非遗技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对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非遗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材料17级卓越班成功召开第一次团会

10月31日下午3时30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卓越班在兴隆山教学群楼5307成功召开团会。17级卓越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团会,卓越1班团支书赵亮和卓越2班团支书曹成欣主持了此次团会。下午3时…… 张鑫月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17级卓越1班成功举办讲座

11月12日下午2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卓越1班和17级焊接班成功在兴隆山教学群楼5210举办关于焊接方面的讲座。17级卓越1班和17级焊接班的同学参加此次讲座。邹勇、吴东亭出席了此次讲座。下…… 张鑫月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17级卓越班成功组织班级秋游活动

10月1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卓越班成功组织班级秋游活动。此次秋游的目的地是位于济南历城区锦绣川水库南三公里处的红叶谷,17级卓越班大部分同学参与了此次秋游,韩宜君和赵文健组织…… 张鑫月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材料17级卓越班成功召开团会

10月31日下午3时30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卓越班在兴隆山教学群楼5307成功召开团会。17级卓越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团会,卓越1班团支书赵亮和卓越2班团支书曹成欣主持了此次团会。下午3时…… 张鑫月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17级材料学院卓越1班组织召开班会

10月14日上午9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卓越1班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教学群楼4102组织召开班会。卓越1班全体同学参加班会,班长韩宜君主持班会,班主任吴东亭出席班会。9时整,全体成员到齐…… 张鑫月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调研团队召开准备会议

9月21日晚8时,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调研团队于兴隆山校区教学群楼D座咖啡码头召开了首次团队准备会议,团队成员均参与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旨在确定此次调研…… 赵亮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赴上硅所暑期科研实践团队嘉定区分队开展深度学习

8月1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暑期科研实践团队嘉定区分队在研究生梁佳晟的带领下,进行了碲化银做热电材料的性能研究分析。本次实验旨在让队员们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及…… 葛丁漪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赴上硅所暑期科研实践团队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

8月17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暑期科研实践团队嘉定区分队成员,在进行了宽带吸收材料相关文献的阅读并对该材料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进行了较…… 刘子璇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春节期间,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吃团圆饭成为众多家庭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参加了一场以“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为主…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绿色生态之旅——共赏四姑娘山之美

绿色生态之旅——共赏四姑娘山之美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踏上了四姑娘山的绿色生态之旅,在这片…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黄色安全宣传——手绘安全标语,共筑安全防线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黄色安全宣传——手绘安全标语,共筑安全防线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组织…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橙色艺术体验——剪窗花写对联,传承民俗文化

橙色艺术体验——剪窗花写对联,传承民俗文化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参加了一场在家里开展的充满…

最新发布

访大田遗址,寻三线精神
大学生网报攀枝花8月21日电(通讯员杨诗雨)为学习三线建设精神内核,感悟爱国主义情怀,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砖筑三线队”开启了以“三线建设筑青春,爱国教育启新程”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
以文化人·古韵新命——让川村的探索与实践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习近平我国是统一的多…
畲韵传承,共话未来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在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文成县西坑畲族…
让川村云舟梦:古今共济,民族风情绘振兴画卷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深入挖掘让川村独有的畲族传统礼仪习俗和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发现浙西南山区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脉,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八…
探寻石阡剪纸源,传承古老技艺魂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石阡县剪纸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7月1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走进了贵州省石阡县的老年文化会…
畲风古韵·文动新生——畲族文创产品发展新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
匠心独运通草画,百年底蕴绝芳华
所谓通草堆画,即以通草的茎髓为“纸”,以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纸”堆砌成画。留通草天然之形态;达浑然天成之境界;融传统美学之思想;注超群绝伦之匠心。为了让更多的新鲜血液涌入通草堆画的制作之中;为了…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云舟济”实践服务团
芦笙颂民族韵,舞袖扬华夏
凯里市南花苗寨的芦笙舞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核心体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凯里市南花苗寨芦笙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剖析其在当代社会中…
弘扬西柏精神,接续新时代征程
“励志铭心,西柏坡前学党史:建功立业,小康路上铸丰碑”。为深入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激发社区居民的爱党爱国情怀。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柏坡精神宣讲团于7月16日,深入镇江市青云门社区,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