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酉阳7月25日电(通讯员 冯馨宇 何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当代青年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来到了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来了解当地的竹编工艺,亲身感受竹编制作的魅力与情怀。
图为竹编手工艺术品。通讯员 赵家溪摄
非遗瑰宝,手工竹编,匠心独运,经纬交织间,尽显自然之美。每一根竹丝,承载着匠人的汗水与智慧,编织出生活的艺术,传承着千年的文化记忆。竹编之美,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那份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追求。
拥有5000年亘古历史的非遗竹编技艺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下编织出一场怎样的瑰丽梦境呢?在这次实践调研之旅中,又将会揭开这背后怎样的文化面纱呢?实践团成员们沿着乡间小路,采访了当地的竹编手艺人。
竹编技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竹编的制作,首先就是要选好制作材料,生长一年及以上的竹子比较坚硬且具有较好的韧性,是制作竹编的上好原料,然后用篾刀将选好的竹子剖成细篾,选取竹子最柔韧的外层,随后使用匀刀,保持竹片宽度和大小一样,用刮刀让竹片变得更加光滑,最后根据顾客的需求定制图案,使用夹子、锥子等工具进行后续的编织工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竹编手艺人 。通讯员 李雨晨摄
在那里,实践团成员还看到了奶奶制作的一些竹编产品,竹筛子、竹垫等。奶奶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竹编制品的制作过程,并向我们展示了一根竹蔑条的逆袭——不到一分钟将一根竹蔑条变成一个六边形小竹球。团队成员还依次体验了竹编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编竹制品需要的不光是耐心,更是情怀。
图为竹编手工艺术品。通讯员 李雨晨摄
身处在当今的快餐时代,龙潭镇中仍然有许多人始终秉承“慢工出细活”的精神,坚持将传统手艺口传身授下去。这项传统手工艺,始于精细,终于创新,每一根纤细的竹丝都在手艺人的双手中不断缠绕变化为新的模样,他们用布满茧子的双手,默默的守护着这一种手艺,也守护着一代人的记忆。竹编技术是当地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历经岁月沉淀却依旧充满魅力的工艺技术,竹编的传承与发展将会延续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重要的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打开了实践团成员们新世界的大门,让每一个人切身实地的体验到道明竹编文化的魅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学习,了解竹编工艺,感受匠人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小小竹编,编织的是幸福美好,展现的是心灵手巧,传承的是技艺、智慧与文化相融的工匠精神。”
传统技艺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也充满着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未来,“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将继续积极投身到保护非遗文化的公益行动中,他们相信,在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下,传统技艺将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成为现代社会中璀璨的文化明珠,继续传承千年智慧,绽放时代光彩。
(通讯员 冯馨宇 蒋晨曦 何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