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赴沂南县界湖南村交流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学子

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学子宣讲队赴沂南县界湖南村交流宣讲

7月17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临沂市沂南县界湖街道南村社区,与南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凤德开展访谈交流,并进行了题为“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基层治理主题宣讲。学院党委书记刘新生,党委副书记鲁法军,团委书记董欣,辅导员于一凡随队参观、交流。

南村史馆展新篇,脱贫智慧续华章

为探索南村社区的深厚历史与乡村振兴奥秘,实践队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先后参观了界湖南村社区村史馆、南村社区荣誉室以及南村乡愁馆。在村史馆,队员们细心聆听了界湖南村从贫困到繁荣的蜕变故事:从最初的小农经济坚守,到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实施,再到“以企强居”、“村企合一”的战略转型,南村走出了一条融合集团化工业经济与红色文化旅游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条具有南村特色的“转方式、调结构”、“坚持集体经营、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风雨历程,不仅记录了南村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建与确立,更是体现了社区“两委”班子“约法四章”的智慧与担当:集体企业集体经营,全体居民共同受益;干部垫资只偿还银行贷款利息,不参与企业分红;居民融资作为企业股份,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干部实行定额工资,不得高于居民人均纯收入。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南村干部的为民初心,始终坚持“实现共同富裕,坚持集体经营”的发展之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村社区居民人均收入稳步提升,至2022年已达到38000元的可观水平,这是共同富裕理想的生动实践。“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南村社区乡村振兴成就斐然的今天,离不开党建引领。在今天,南村社区仍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办“展室”,做“板块”,立“专题”,开“讲座”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强化党组织的政治、社会和发展责任。在专题教育、访问学习的党建实践中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在乡村振兴事业上的责任担当。

图为学院领导与李凤德书记共同参观界湖南村社区村史馆 赵倩琳 摄

走进南村荣誉室,一座座奖杯、一面面锦旗,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南村在乡村建设道路上的辛勤耕耘和辉煌成就。步入南村记忆馆,一幅幅照片与绘画作品的巧妙对比,将南村的发展变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令人由衷赞叹南村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图为学院领导与李凤德书记共同参观南村荣誉室 赵倩琳 摄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对南村社区的乡村振兴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代代共产党人为民致富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让学子们感到由衷的感动,也激励着学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发出学子声音,讲好乡村故事,为乡村振兴事业描画蓝图,建言献策,贡献出一份学子力量。

退伍书记谈初心,党员精神深汲取

此次交流活动中,实践队有幸邀请到全国优秀退伍军人、省级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南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凤德老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李书记以他独特的沂南乡音,与实践队员们亲切交流,分享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宝贵经验。

图为李凤德书记与实践队员们亲切交流 赵倩琳 摄

谈及军旅生涯,李书记的话语间洋溢着“光荣”二字,他认为参军是承载家庭希望、为国家做贡献的崇高行为。即便脱下军装,李书记依旧坚守着为国家奉献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2005年起,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带领南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李书记坦言,在任职之前他是拒绝的,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带着“老少爷们”共同富裕。在村干部多次劝说下,李书记最终下定决心,接受了任职。实践证明,李书记没有辜负南村人民的信任。在谈及如何带领人民致富时,李书记坚定地说:“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李书记笑称自己是从“抗石头”跨行到了“搞文化”。他虽自幼无缘学堂,却一手打造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仅用38天建成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40天建成人民子弟兵将帅馆,在影视基地内搭建了世界级别的专业大舞台,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和重温红色历史,让红色文化唱起乡村振兴的“主角”。

图为宣讲队员采访李凤德书记 赵倩琳 摄

“年轻人不要玩口头行,要做实际行。学艺要学精,不要搞得眼花缭乱。”在谈到青年人时,李书记总是表现出殷切的期望。作为一个通过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李书记对实干精神尤为看重,一再叮嘱学子们要多去参与实践,亲身去体验,不怕吃苦,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成长。他认为青年学生有思想、有干劲,能够闯出一番广阔的天地,希望社会能够提供给青年人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己也非常愿意为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发展机会。

图为学子宣讲队与院领导、李凤德书记合照

基层治理谱新篇,学子宣讲促发展

访谈结束后,学子宣讲队成员赵倩琳向南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主题宣讲。学子们巧妙融合各类史料,力求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和枫桥经验的创新风貌。宣讲内容从历史上的基层治理、枫桥经验的诞生与发展、枫桥经验的创新与传播三部分展开,最终通过辩证分析,总结出基层治理要善于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道理,同时也应发挥各地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顺应社情民意做出实践探索。在宣讲过程中,宣讲队还因地制宜地结合了南村社区的历史沿革与管理经验,坚持论从史出,引人入胜。社区参会人员表示,通过此次宣讲,他们对于基层治理的发展与创新产生深切共鸣与体会,也从不同地区和历史阶段的治理经验方法中得到了工作启示,这将转化为新征程上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力量。

图为学子宣讲队成员赵倩琳进行宣讲 尹凌波 摄

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实干担当时代重任。乡村振兴的事业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要靠社会各方一同携手,同心协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此次界湖南村之行中,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领头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与奉献温情。在基层治理经验的宣讲分享中,传递了基层治理智慧,讲述了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学子们在加深对乡村振兴事业理解的同时,更加真实地体会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学子要敢闯敢试,敢打敢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广袤的乡村振兴舞台中挥洒自己的青春力量,继续讲好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崭新故事,用自己出彩的青春优势,投入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壮丽事业之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7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教育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1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的线上辅导活动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学生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1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三次语文线上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学习文言……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8月10日,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开展第四次数学教育活动。支教团成员带领着学生们预习新课,为他们讲解着新的内容,并给他们拓展一些内容……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 “云上课堂”支教团开展线上辅导活动

为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集体意识,引导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8月1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云上课堂”支教团在线上举行课堂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给孩……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从英语的视角出发,拓宽孩子视野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七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二堂英语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用英语的视角欣赏青岛,同时给朴

8月9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二次英语课,这也是第七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为留守儿童继续讲课。这是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的第六天讲课,同时也是第三堂数学课。讲课过程中,老师与……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学堂”支教团爱心助力,为爱而行

8月8日,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云上课堂”支教团老师用云课堂开展第三次数学课,这也是第六天讲课。在本次活动中,支教老师们展现出极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奉献的魅力。老师在课前先是放…… “云上课堂”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湖北工业大学“圆梦假期”志愿服务队开展“民警进课堂”活动
大学生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程雨童、蒋佳莉、周小川、丁煜恒)民警进课堂,安全记心间。7月18日下午,湖北工业大学“圆梦假期”志愿服务队联合华家河镇团委以及双河村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华家河派出所民警来到…
两站一车,变废为宝
今天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是“两站一车”特色宣讲活动,与红旗渠“变废为宝”活动。“两站一车”特色宣讲,包括高铁站,火车站和公交车宣讲。我们团队乘坐公交车前往高铁站,我一上车便看到有一位爷爷一直盯着…
二师学子三下乡:叶片绘童趣,下乡传真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18日电(通讯员彭盼)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18日在仙桃刘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孩子…
二师学子三下乡:长高孩童创意多,扎染文化永流传
大学生网报7月19日电(通讯员李文涛)扎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染色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教育变革之钥:探索实践总结中的强国建设策略
实践队员们在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教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期望和信任…
筑梦青春行,徐家志愿情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总结大会时光荏苒,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志愿服务队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临近…
湖北学子三下乡:甜柿产业绘就农村新貌
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錾子石村地区因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昔日的贫困乡村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过去,这里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闲置荒芜。然而,随着甜柿产业的引…
筑梦映青春,花雨润乡田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汇报表演为更好总结展示与巩固实践成果,传递青年担当精神,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
“碧水绕幽石,仙境入凡尘”探秘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宁化天鹅洞群
7月18日,仰恩大学禹润未来实践队前往参观了素有“神州第一地质奇观”之称的宁化天鹅洞群地质公园。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增进队员们对地质科学的了解,同时增进团队合作精神。抵达后,实践队成员们首先…
魂牵乡土,梦萦乡村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筑梦夏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总结大会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挥洒青春。为总结为期7天“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经验,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