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重点挖掘并整合省内的渔村港口,海洋养殖等海洋渔业资源,2017年8月18日至8月23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印象辽宁,最美海洋”实践团一行十一人从全国各地奔赴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盘锦市、营口市四座沿海城市,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海洋渔业调研活动。
8月17日晚,“印象辽宁,最美海洋”实践团队的11名队员在大连市金州区会和完毕。队长陶玉龙对本次社会实践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随后团队全员就实践内容进行了讨论,完成了主题确立,人员分配及行程安排。
初窥识海
为先简单了解辽宁省的海洋概况及渔业流程,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大连市金州区兴亮修船厂。修船厂的邹师傅向成员们介绍了近些年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情况、各地渔业发展特色、新兴技术在渔船上的应用等。团队成员还进入渔船内,对渔船的结构进行了考察,体验。
除了深入捕捞业,成员们还兵分三路探寻大连渔业的经济和科技支撑。一队拜访了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与大学教授探讨海洋牧场的规划与发展建设,另两队分别来前往大连双兴海鲜批发市场、采访鱼贩,对海鲜零售业的销售现状和市场动态进行了调查。商贩们都表示海鲜销量大不如前,曾经水泄不通的市场现在连巨大的载重货车都可以顺畅无阻。
在为期三天的大连地区调研结束后,团队11人兵分两路。分别在营口和丹东两地进行调研。
被抛弃的海之子
在营口高家窝棚村,眼前的杂草和破败房屋见证了这个靠海吃饭的小渔村曾经的繁荣,也正无奈经历着如今的萧瑟。由于海洋污染和渔业资源日益减少,如今的村庄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队员们在聆听的同时,感到作为海洋学院的一员,身上的责任愈加沉重。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
丹东东港的情况则大相径庭。尽管也面临海水污染和渔业资源枯竭的问题。但东港的渔民们积极转业,依托村边十余所海产品加工厂,或者早年围填的养虾池,放弃捕捞业,大力振兴养殖业和海产品加工业。经队员们走访调查发现,村民们基本已经扔掉小舢板,穿上长筒靴,带上白手套,握起方向盘,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这个曾经靠天靠海吃饭渔村带来了绚丽多彩的明天。
风景这边独好
8月23日,团队全部11名成员在盘锦集合,共同前往盘锦市最著名渔村——二界沟村。在村中央的农贸市场,成员们惊喜地听到盘锦市经销商给了成员们与大连等地的经销商不同的答案。她们表示,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治理,近年的效益情况越来越好。
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的海洋水质监测中心及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成员们也看到了未来渔业的希望。车主任表示盘锦市目前的水质情况很乐观,无论是养殖区还是捕捞区的情况都较好。 目前盘锦市正在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作业,相信未来几年盘锦市的河蟹养殖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盘锦市的一张国际名片。看来论渔业经济,盘锦这边独好。
这是一次与海洋的深吻。“印象辽宁,最美海洋”实践团以海洋渔农业文化为先导,挖掘与宣传并重,整合与发展同行。目前团队已入选“2017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经过对辽宁地区海洋文化资源的深入调研,他们将带着海的气息,在校园里,在网络上,号召大家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