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阜师范大学|伯乐相马:成武走出的相马大师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官方链接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李玉浇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18日电(通讯员李玉浇)曲阜师范大学“知行合一,躬耕实践”社会实践小组在1月25日至1月16日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开展了关于伯乐历史文化的调查和实践。

近日,位于今山东省成武县的郜国,出了一位著名的相马大师,名叫伯乐。伯乐姓孙阳,字伯乐,他的相马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准,人们一提到相马,就会想到他。因为他善于发现好马,所以人们又用他来比喻那些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在伯乐生活的那个时代,马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人们把马分为六类,分别是繁殖用的种马、打仗用的戎马、做仪仗用的齐马、用来传递信息的道马、狩猎用的田马和拉重物用的驽马。这些马各有各的特点,如何才能一眼就识别出马匹的特性,把它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伯乐从小就喜欢马,痴迷于相马术,他非常勤奋地学习相马知识,眼里看到的全是马,心里想到的也都是马。经过不断地学习,伯乐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相马师。他离开家乡,周游列国,希望能够用相马的本事实现自己的抱负。

有一次,伯乐在路上走,看见一匹马拉着沉重的盐车上太行山。这匹马已经非常老了,它伸着蹄子,弯着膝盖,非常吃力地向前爬,尾巴耷拉着,马掌都溃烂了。因为吃力,嘴里往外吐着白沫,口水洒在地上,确实是一匹好马,它应该纵情驰骋在疆场之上,让它在这儿拉着重重的盐车,整天出苦力度日,实在是太屈才了。伯乐解下自己的外衣披在这匹马身上,这匹马知道有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也激动地俯首打了个响鼻,接着就仰头长嘶,嘶鸣声如裂金石,直达云霄。

在不断的游历过程中,伯乐善于相马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国家的贵族都找他去相马,甚至周王室也被惊动了。周王找了伯乐好几次,让他为自己挑选了四匹千里马,出行的时候,就让这四匹马一起为自己拉车。谁知道把四匹马套到同一辆车上以后,它们非但不跑,反倒都大声嘶鸣起来,好像要发狂的样子。周王很恼火,就找来伯乐,指责他的相马术一点儿都不准。伯乐了解了情况后笑道:“这四匹马确实是千里马,但你的驾车人却不是个好御手啊,好的御手应该让不同等级的马共同拉一辆车。而是以千里马领头,以中等或下等马配合,这样车子才能跑得又快又稳。治理国家也是这样,需要有不同能力的人一起配合,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互相协作,互相补充,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啊。”周王听了非常高兴,按照伯乐的指点,给每一匹千里马一辆车子,并且配上中等马,车子果然跑得又快又稳。

经过多年的游历,伯乐最终来到了秦国,受到秦穆公的赏识,让他留在王宫专门负责相马。秦国人非常善于牧马,马匹在秦国的普及程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由于秦国的养马业非常发达,如何选择好马,为马匹分类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伯乐在秦国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找到了许多千里马。他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大。

社会实践队员们还采访了一些伯乐故里的村民。队员问:“您生活在伯乐生活过的地方,你觉得伯乐对您有什么影响呢?”村民回答:“现今伯乐集村孙姓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都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队员问:“您觉得对伯乐这个著名人士的传承需要怎么做呢?”

村民回答:“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政府部门要招商引资,修缮伯乐墓,建设更多有关伯乐事迹的栏目等等。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同时保留其积极向上的内容。将伯乐的故事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让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三是要家庭和社会都应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伯乐文化,告诉他们伯乐相马的故事,启迪他们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更让他们自己好好学习,成为人才。

伯乐不仅善于相马、医马、养马、驯马,还善于荐才,其事迹在《庄子》《楚辞》《战国策》等古籍中都有记述。伯乐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该书图文并茂,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20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普法教育走进基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响应国家全民学法守法的感召,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1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护苗使者队,赴日照市东港区中多地开展儿童性教育普法…
曲园实践:筑生态文明,绘山水宏图
我们只有认识垃圾分类,才能重视,明白垃圾分类,从而从自身做起。通过与村民们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和认知不完善的无可奈何,尽管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完善,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保护环境…
护苗之行,一路同行
护苗之行,一路同行家庭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性教育是一门科学系统的课程,科学开展儿童性教育可有效促进孩子树立健康的性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身体、性安全教育、亲密关…
曲园实践:护生态之花,绘春意之清嘉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土地资源,利用再生资源,提高民众价值观念。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垃圾分类能够使得民众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
性教育进小学刻不容缓
为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护苗使者队走进小学,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讲座,向孩子们传授性教育知识,包括身体发育、生理周期、性别平等、性别认同等内容。同时,队员们还通过小…
萤烛末光,增日月之辉
萤烛末光,增日月之辉凝聚价值观力量,振奋新时代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一意实践队于2024年1月22日早八点开始投身于公益服务社会实践,对公益服务的类别与需求展开实际调查研究。通过本次实践调研,…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师恩惠泽,接力传承
为使广大同学充分发挥师范生、学科专业等优势,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能力,服务奉献于社会,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深藏blue实践队…
踏入非遗泥塑之故乡,追寻乡村振兴之路径
“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放眼当下,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为了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路径以及如何利用非遗文化赋能乡村经济,…
性教育进课堂
性教育是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而性教育应该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性观念、培养完美人格和减少身心伤害为核心目的。在…
【利剑护苗,守护成长】
【利剑护苗,守护成长】近年来,未成年校园欺凌事件屡见不鲜,性欺凌在这类案件中更是占据着不可忽视的比例。我国中小学阶段对于性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性犯罪率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更糟糕的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