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蓝色食物,践行大食物观:开启健康饮食新纪元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刘欣然

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20日电(通讯员 刘欣然)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目前虽然我们国家连续18年取得了大丰收,但在工业化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产品市场价格不断波动等困难和因素仍长期存在。那么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探寻蓝色食物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的探究主题。2024年1月13日,实践队去往山海天景区、张家台码头、保利广场等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探寻“蓝色食物”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理论学习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迪迪 供图

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实践开展

1月12日,“耕海牧渔”实践队队长组织队员进行了关于大食物观及蓝色食物的介绍。实践队就大食物观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大食物观强调了食品的多样性、营养的均衡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践队长深入解释了“蓝色食物”,从“蓝色食物”的定义出发,介绍了蓝色食物的种类、范围、分布状况及蓝色食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让队员们认识到此次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因此“耕海牧渔”实践队计划于次日,利用日照市东港区得天独厚的沿海地理条件,调查沿海居民及码头渔民对于蓝色食物的饮食和消费习惯、当地水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等,旨在掌握沿海居民对蓝色食物的了解程度,以便分析其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力。会议最后,实践队队长对次日的实践进行了分工、分发了调查问卷并向队员们介绍了实践方法以便实践顺利有效地开展。

图为实践队员与受访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嘉桐 供图

走进村庄调研,了解普及程度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山海天景区。在景区里调查包含各个年龄段。调查后发现,各个年龄段对蓝色食物以及粮食安全的认知不同,对蓝色食物的了解程度、饮食以及消费习惯不同,对蓝色食物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影响等方面的了解因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部分老年人并没有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条件而对蓝色食物产生依赖,蓝色食物在部分老年人看来可有可无。而且,老年人对粮食安全以及大食物观的认知较少,对海洋产生的耕地影响,土地资源影响,气候影响等存在模糊;青年人每周食用水产品的次数较老年人有所增多,对蓝色食物的来源以及生产地购买地等要求较高。再者,青年人对开启饮食新纪元的主题较为感兴趣,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了解较多,其更能意识到海洋生物以及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更加意识到海洋资源,蓝色食物对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与码头商贩了解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欣然 供图

深入码头调查,探讨饮食习惯

第二站,队员们到达张家台码头。队员们分别在村中、码头及张家台渔港管理委员会进行调研。队员们了解到,村民们有相当一部分从事与渔业有关的劳动,饮食方面也与其他居民有所不同,他们相对“排斥”淡水来源的蓝色食物,队员们调查时问到关于淡水产品的食用频率时,他们的回答大都是“几乎不”,而被他们提及较多的,则是子乌、海水鱼、海水虾等纯海水产品。同时,他们对海产品的新鲜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偏好于“吃刚捞的”“看到新鲜就买了”。此外,海产品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占了极大一部分,甚至有的村民食用海鲜的频率高达一周五到六次,蓝色食物在所有日常食物支出占比中高达半数以上。通过观察及访问码头的商贩和渔民,队员们了解到当前并不属于海产品大量畅销的旺季,当前海产品中海星较多,海参也都个大体肥,而牡蛎的个头都偏小,码头上的商贩及顾客较少,从中队员们也可断定,渔民们的收入因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有“季节性”。

图为实践队员与码头渔民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总体来说,在实践期间,队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蓝色食物的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他们与当地农民、渔民进行了互动,了解到蓝色食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现代科技驱动,通过广泛开发国内食物资源,来拓宽食物来源,增加食物总量。蓝色海洋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物生产领域,其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与无尽可能性正在被逐渐揭示。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蓝色食物和大食物观的机会,也促进了他们对食品领域的关注和思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推动蓝色食物的发展,实现大食物观的目标,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作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很多乡镇都完成了新农村的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效果显著。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家豪,今年暑假的8月18日,跟随三下乡的队伍,我出发前往宁国市梅林镇,深入到农村…… 陈家豪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7月20日,我在宿州博物馆做了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历史知识…… 王晶晶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六安敬老院社会实践:传承尊老爱幼良好美德

8月20日,炎热的一天,我跟随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位于裕安区齐云路口的一处疗养院,刚进入大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很热闹,爷爷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很热情,询问我们多大了,都在…… 杨雨晴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青春烛梦,爱心护航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思践悟,使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8月1日-8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情在艺先,以艺传情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音乐的魅力,鼓励小朋友们主动创新,在创新中表达自我,释放自我。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服务队伍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岁月静好,安全常在

为助力快乐假期,推动用电安全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8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暑期社会实践科普调研团来到滁州市南谯区紫南社区,为社区爱心暑托班的…… 孙文杰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开掘新知,探索未知

为增强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团队于2023年8月9日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展……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志愿慰问留守儿童

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实大学生活体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安徽工业大学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罗刘村开展了慰问当地留守儿童的志…… 高宇轩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0日电(通讯员刘奕斐)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践行“大食物观” 传承中华优秀食文化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丛恺奕)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
传承千年智慧,探寻非遗之美
非遗文化也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虽然非遗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它们并不是僵化的、不变的。相反,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也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和人们的追求。为了更好地了解非遗文…
因材施教各得所,因人制宜皆成才
以德教人,以才育人,青春三下乡。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坛育新知,强师筑未来”在山东青岛,威海等地展开注重学生品德和能力培养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和人格力量去感…
潜海寻“蓝食” 保障国家粮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20日电(通讯员史衍新)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已…
活用竹业巧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竹子作为绿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应对气候变化、修复退化土地等一系列全球挑战中可发挥独到作用。而聊城在竹子引种种植及竹产品发展应用方面历史悠久、底蕴…
城市美容师,披星戴月人 ——拾光实践队寒调调研第三天圆满结束
(通讯员孙悦2024-1-21)赞美环卫工人,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低微,而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伟大。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是这片土地的守望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城市的整洁和美丽。为此,2024年1月23日,湖…
着眼食物浪费行为,共筑食物最后防线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8日电(通讯员:孙嘉桐)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大食物观理念,减少食物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2024年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前往日照市山海天景区、…
坚定精神 走向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的住、站的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这种使中华民族屹立不到的精神…
翠竹破晓,竹韵未来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竹子作为一种快速生长、可再生的植物,正在成为塑料替代品的理想选择。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