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丛恺奕)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如何践行“大食物观”,传承中华优秀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主题。为此,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海牧渔”实践队于2024年1月12日至13日,在日照市山海天景区、张家台码头和保利广场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考察,以期为弘扬中华优秀食文化提供新思路。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实践前培训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迪迪 供图
寻饮食文化,增添实践特色性
在实践开始之前,实践队员认真学习中华优秀食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中华优秀食文化主要包括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通过深入实践,考察日照市人民蓝色食物消费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日照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蓝色食物十分丰富。并且由于距海近,蓝色食物的的获取较为便利,当地的蓝色食物具有价格低、种类多等优势,在居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比较高,并有许多当地的特色菜肴是由当地的蓝色食物制成。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地区特色菜肴是其饮食文化的沉淀,不同地区的特色菜肴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气候、民俗和口味偏好。通过采访实践队员得知大部分居民一周食用1到2次蓝色食物,频率更高的甚至达到了3到4次。这体现出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蓝色食物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除了一部分居民前往农贸市场或者水产品市场进行蓝色食物的购买,还有部分居民直接“靠海吃海”,通过打捞或者养殖获取蓝色食物,体现了日照市沿海居民的饮食习惯受其沿海环境的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与日照居民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晗悦 供图
引蓝色食物,拓展实践多样性
实践队员们在张家台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既前往了当地的海鲜市场,与当地码头周边的海鲜摊贩进行了采访;又前往了张家台村一些村民的家中,与一些村民进行了采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市民对于蓝色食物有着非常特别的情感,蓝色食物在饮食结构中占据了较高地位,多数市民非常认可蓝色食物属于宴席必需品这一看法。经访谈,实践队员们发现,日照市民餐桌蓝色食物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反映出人们由吃饱,变好吃,变健康,反映出人们对饮食所产生需求的改变,也体现了大食物观的影响。
图为实践地点展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探大食物观,共创实践新篇章
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得以传承。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通过与码头市场海鲜摊贩的采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部分居民利用当地海域面积广、海水可养殖面积大等得天独厚的海水养殖条件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开展了海水养殖的活动,既有益于满足自身的饮食需求,也推动日照海水养殖种业的发展。并且日照居民理解并自觉遵守休渔期的规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避免竭泽而渔的情况发生,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中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影响。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优秀食文化有利于推动健康消费以及实现食物供应结构的改善。
大食物观是探索现代饮食文化的新趋势,虽然与中华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碰撞,但也有助于中华优秀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树立“大食物观”,传承中华优秀食文化,是我国当前面临超大人口规模的国情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前提。通过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大食物观”的内容,并且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等形式了解了日照市居民关于蓝色食物的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学习“大食物观”与中华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传承关系。在未来,实践队员们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更加注重学习海洋资源与蓝色食物的相关知识,躬身实践,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为海洋强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晗悦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