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至7月17日,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遇见姑苏、遇见非遗”实践团队于苏州市姑苏区苏州丝绸博物馆以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中国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四、五世纪开始,绚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亚、欧、非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丝绸之府,苏城为先。锦绣中华,衣被天下。
在此之前,我对于丝绸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单纯地认为“丝绸”只是一种纺织品;只是中国众多特产中的一种;只是“丝绸之路”这种东西方大规模商贸交流的商品。通过本次实践,我对于丝绸的认识层面得到了提升。
苏州丝绸博物馆用一条“丝绸之路”将序厅、中厅、后庭连接在一起,寓意深远。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丝绸之路昭示我们: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只能是改革开放。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里,中国必须学会和其他不同文化共生共荣,要始终保持一种谦恭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不断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在强大自己的同时,也为整个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响应了习总书记于今年5月份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并发表的主旨讲话。和平合作、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于是丝绸也被赋予“以和邦国,以谐万民”的政治智慧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给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中华荣光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这正如我们实践一样,也是认识、学习的一个过程,在不断印证“实践出真知”这一个道理。当我刚踏入织染坊展厅时,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展现在眼前的是代表中国最高织造技艺的宋锦小花楼织机和五彩漳缎大花楼织机。机上的挽花工经过“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撤”九个动作,一气呵成,坐在机坑潭内的织花工脚踏竹竿,与挽花工上下呼应后抛梭引纬,机杼声声不绝于耳,精湛的丝织技艺让人不禁感叹:蚕桑丝织文化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期间多少朝代更替,多少战乱变迁,非但没有消失于历史长河,反而通过“丝绸之路”传至西方;让人不禁感叹其传承过程的不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在实践的最后,我还发现了博物馆工作的艰辛和专业性。在参与博物馆的实践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我发现,博物馆的工作需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有扎实的基础。同时,博物馆工作是紧张而琐碎的,需要有耐心和细心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工作,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观体验。通过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博物馆的魅力和价值。博物馆是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地,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宝库。通过参观和学习博物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拓宽视野,提升自我的素质。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苏州丝绸博物馆古代厅展品。 纪嘉雯 供图
图为双狮滚雪绣花荷包。 纪嘉雯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7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