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走进“毛竹之乡”双一村,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BIM实验室,组织“青春筑梦,吉往开来”实践团,于2023年7月10日去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双一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图为实践团达到双一村合影 沈可鉴供图)
当日下午一点,在达到双一村后,立刻前往村委会了解村内基本情况。通过和工作人员的交谈,了解到双一村最大的特色是水质优越,毛竹资源丰富。由于当地老龄化问题严重,绝大部分青壮年离开村子,去往大城市发展,该地政府对留守老人服务保障政策全面完善。以“幸福邻里”为主要公益性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三餐,以及台球室、棋牌室、健身房、儿童活动区等娱乐设施,每年会举办公益性的节日活动,提供免费的食材增加节日氛围,例如打糍粑、包粽子等。并定期举办义诊来确保老人身体健康。
(图为实践团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 沈可鉴供图)
双一村毛竹资源丰富,在塑料制品还未普及的年代,双一村以加工竹制用具为主要经济来源,现如今只有竹编成为了最富盛名的艺术品,其他均已没落。走访双一村的非遗梦熊竹编,了解到梦熊爷爷是竹编非遗传承人,他编的竹编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用着他编制的竹篮子竹篓子,不少外地游客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斯先生参观,浙江省省长李强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亲自来考察。
(图为与竹编非遗艺术家合影留念 李佳歆供图)
中国人喜欢竹子,不仅仅是因为古人歌颂其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品质,更多情感来自于自古与竹同居的烟火生活。在梦熊爷爷给实践团展示竹编的工艺步骤时,不断感叹祖先对于万物生命的感知力与创造力,以竹子的韧性编织出美妙的生活用具,也编造出更美好的生活。在非遗传承人这一身份上,实践团被“择一事做一生”的执著感动,明白了竹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需要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让其变得更加芬芳醇厚,需要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凝聚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认同。
(图为实践团与梦熊爷爷交流竹编文化 李奇缘供图)
在经过实践团的调研整合资料,基于双一村旅游资源丰富,推广手段少;毛竹资源丰富,毛竹产业形式单一;村中年轻人多在城里发展,缺少新鲜血液;大众缺少一个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渠道等痛点问题,实践团准备开发 “数字双一”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利用互联网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平台基于用设计推动乡村振兴的理念,用当代大众的审美整合双一村的旅游资源,结合建筑和园林专业对双一村的数字模型进行搭建,以VR或全景的形式展现,使大众在线上即可查看双一村的全貌以及农副特产等。
(图为采访双一村居民 沈可鉴供图)
因此,在采访之余,实践团还利用无人机观察双一村全貌,进行数字建模和VR虚拟现实场景制作。该项目能够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以有效推广及合理利用;加快乡村振兴数据化科技建设;推动实现智慧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特色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等。
(图为实践团成员利用无人机观察乡村全貌 沈可鉴供图)
此次下乡,切实感受大学生助力乡村发展,需要主动把自身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立足实际,从每一件群众关心、牵挂的小事出发,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把小行动汇聚成大力量,用大力量成就大梦想,用我们的所学,回馈我们的家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6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