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非遗进社区,即墨柳腔“润”民心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泰安16日电(通讯员 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在人民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切实保护与传承即墨柳腔文化的方法。1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来到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围绕即墨柳腔的传承与发展展开调研,感受即墨柳腔中饱含的民族魅力和文化精神。

初识即墨柳腔,为天籁所惊叹

柳腔是山东省即墨地方传统戏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通俗易懂,朴素亲切,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同时,善于运用比兴和夸张手法,感染力极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随着时代发展,即墨柳腔也不断发展。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寓意深刻。2008年,即墨柳腔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即墨柳腔戏团正在进行排练,艺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从1956年成立了专业柳腔剧团之后,柳腔不断发展进步,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到细腻的发展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转化到“手、眼、身、发、步”的基本功法运用上,使唱、念、做、打、舞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表演艺术。并且顺应了时代发展,不仅能演出传统剧目,还能演出现代剧目。其传播地域也不断扩大,不仅在胶东半岛,而且还到了河北、江苏、东北等地区,为更广泛的观众所了解和喜欢。”

图为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表演展示柳腔艺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供图

对话柳腔传人,为技艺寻发展

实践队员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即墨柳腔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探究,访谈了即墨柳腔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为山东省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价值,传承是其要面对的一大问题。而一位柳腔艺人的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成本高。对于这个传承困境。从2011年起,即墨市柳腔剧团就与实验四小合作,定期安排专业演员为学生教授柳腔,激发他们学习柳腔、传承柳腔的热情,使柳腔艺术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到目前为止已培养20多名柳腔专业班学员,取得了良好效果。

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疫情造成的困境,工作人员提到了一些限制柳腔发展的因素和一些应对措施。“由于科技和新媒体等事物的迅速发展,柳腔主要面对对象还是老年人,而年轻人对此感兴趣的比较少。常规的即墨柳腔时间较长,并且可能对于年轻人比较难懂。对于这个问题,剧团开发了一些类似小品一样的小剧,并且更新编写了一些新的历史剧和现代戏,并且在文创局的帮助下,运用抖音等新媒体软件进行网上表演展示。这些措施不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即墨柳腔,投入到即墨柳腔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中。而且促进了即墨柳腔文化的可持续传承发展,真正实现了保护和开发的统一。”工作人员说。

图为团队成员寻访青岛即墨柳腔艺术中心,采访艺术中心工作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鲁雨荷 供图

柳腔深入社区,体验非遗魅力

社区作为非遗传承的“大土壤”,利益诉求一般为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获得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即墨柳腔的受众者以老人居多,而老人群体是社区中重要部分,所以众多社区邀请即墨柳腔剧团进入社区,以社区为纽带,通过面对面的非遗文化宣传、非遗技艺学习、现场互动交流,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居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并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居民间的交流和沟通,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到群众中间。”即墨柳腔进社区让居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非遗文化,同时也加深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即墨柳腔落地扎根城市社区,实现“非遗在社区”,打造非遗公益课堂常态化服务于民,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的科学理念,让社区居民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主体。”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即墨柳腔艺术中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通过在青岛即墨柳腔艺术中心开展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的队员不仅对即墨柳腔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即墨柳腔的未来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践队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体系,要基于现实需要而主动创新,内容上不弃传统、技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非遗手工艺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转型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民法典之居住权设立方式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9日电(通讯员汪俊杰)居住权是指为满足权利人的居住需要,而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占有、使用的一种用益物权。设立的目的是满足赡养、扶养等生活保……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遗嘱设立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9日电(通讯员汪俊杰)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一条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的,参照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1)居住权设立要件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条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居住权的法律效力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9日电(通讯员汪俊杰)第一,保障性的权利。居住权立法的宗旨是保障居住权人赡养或扶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权的设立是一种恩惠行为。因此,居住权人对住宅的使用仅限于……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居住权人的义务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9日电(通讯员汪俊杰)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条,在双方当事人有约定的情况下,居住权人有权出租住宅,房屋租赁中发生的法律关系参照适用《民法典》合同分编关于租……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承租者家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9日电(通讯员汪俊杰)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购同权住房制度的要求,保护承租人的利益,民法典增加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第七百三十四条第二款)此外,为适……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8日电(通讯员汪俊杰)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8日电(通讯员汪俊杰)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民法典之担保物权优先顺位的一般原则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8日电(通讯员汪俊杰)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依照下列规定清偿:(一)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 汪俊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点亮文明之光:铜陵市社会文明实践活动纪实在当今社会,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福赠春联祈平安,墨香四溢迎新春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26日电(通讯员孟琳)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有着…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

情暖新春,爱心相伴:春节慰问老人活动纪实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团圆期盼的传统节日,是家人相聚、共享天伦的…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
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柳腔遇难题,创新路径促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市1月8日电(通讯员黄雪晴)柳腔是即墨地区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由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剧种主导的中国戏剧市场当中,柳腔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地方性剧…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巍巍酿酒香,悠悠千年韵
中国青年网山东东营1月5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
曲园学子访柳腔传承人袁玲:醉人柳腔曲,最爱是乡音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8日电(通讯员李心如)“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此来一路睹锦绣,更望琼楼非梦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腔,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走过铿锵十年,喜看一路芳华——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学子线上寒假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1月8日讯】(通讯员:朱方正)为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在新时代担当作为、建设祖国,2105201班全体成员共同…
曲园学子寒假行:针尖艺术,即墨花边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5日电(通讯员江吉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呈现出的历史价值…
亲切接触,在实践之中体会民生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发展的快慢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都与乡村振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秘酿酒工艺,追寻千年文化
探秘酿酒工艺,追寻千年文化中国青年网山东东营1月5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
开眼望长河,铭暗思亮光——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学子线上寒假实践(文化传播专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1月8日讯】(通讯员:朱方正)为赴韩交流期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1月8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105201班团支部通过开展线上会议,共同整理城市历史与传统…
曲园学子寒假行:针尖舞者,锦绣中华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5日电(通讯员李心如)“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为保护弘扬非遗文化,更好落实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