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精工出巧物,飞针绣非遗。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青岛市1月5日电(通讯员 赵华宇)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4日前往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活动,探寻当地国家级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即墨花边”。

图为见微知著实践队员在即墨花边博物馆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一针一线绣出金

走进园区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宛如浮雕的手工编织花边作品。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所到之处,令人啧啧称奇。看到队员们对这些精美绝伦的花边作品如此感兴趣,传承人向队员介绍到:“这些都是由我们的工人纯手工制成的。即墨花边从前又叫“鲁绣”,已经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主要原料是优质亚麻布和特制丝光线,呈现出米黄、漂白色,我们在“手拿花边”基础上,又吸收了小锁扣、绣花等技术,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编织工艺。在我们即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绣花”。在农村,有一种叫“撑子”的绣花架子,妇女们经常聚在一起在“撑子”上飞针走线。她们在衣裙、手帕、鞋袜、被褥、肚兜上绣出鸳鸯、蝴蝶和花卉等图案,颜色淡雅还很逼真。现在又延伸出台布、床罩等可以对外销售的产品,又好看又实用,很受市场欢迎。”

从传承人口中,队员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妇女可以做花边补贴家用。当时即墨的工资水平约12元/月,而做花边一天能挣1.5元。因此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不用油,不用电、一天能赚一块半”、“男人再能干,不如娶个瘸老婆在家做花边”。直到现在,公司还会把花边订单和图样分派到村里,村里的花边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制作,按件挣取加工费。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这不仅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整个即墨区的经济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观赏花边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紧跟时代敢创新

当谈到即墨花边目前的发展情况时,传承人告诉队员:“花边色彩淡雅、构图精美,有强烈浮雕的艺术效果,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欢。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让科技融入非遗”,所以在了解了现在的年轻人的审美之后,我们将花边融入了时尚元素,像熊猫、鱼等。还推出带有即墨花边的装饰画、十二生肖团扇、书签、香囊、改良汉服等文创产品,满足了更多受众的消费需求。现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来向外传播我们的花边知识,扩大知名度。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产品推向海外。在进博会上,我们国华的董事长任华穿着即墨花边做成的衣服,展示即墨花边的绣品,吸引了不少国外的顾客!因此我们即墨花边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可以说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大的市场。”

花边行业重在设计,面对机器批量生产的冲击,传承人们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对花边新材料、新工艺、新针法和新产品进行创新改造。传承人说:“传统的东西,特别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是有温度有灵性的,每一件都不一样,而机器做出的东西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也可以说就没有那种灵性。每一幅精美的作品都是我们的手工工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即使市场广阔,产量很大,我们坚持手工编织的技艺从未改变,为的就是保护好传统花边的原真性。”

图为工作人员向队员讲解直播工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指尖技艺谋传承

花边是即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花边的发展除了要走向海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下去。可完成这样一种精湛的作品,需要用到20多种纸花工艺、50多种布花针法以及24种刺绣针法,产品要达到平、薄、光、齐、匀、净的工艺技术要求。队员了解到,如此高的技术要求也导致了花边制作常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冲击,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掌握炉火纯青的技术,花边的传承仍面临着困境。面对这种情况,传承人们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便为申报非遗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对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还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据悉,目前园区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城阳职教中心等建立了研学、研训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开放。而申遗成功后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也对即墨花边进行论文大力宣传,还推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完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非遗人要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认识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浙商大学子在这个暑假做了一生难忘的事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一旅阳光”实践团来到建德的第11天。志愿者们迎着清晨的日光,满怀热忱,来到教室开始了新一天的支教活动。风声、蝉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伴随……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行政管理查看全文 >>

童梦十载,山水相约,浙商大学子用十年时间做一件事

7月8日早上7点,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退伍军人服务站内,挤满了志愿者、小朋友和家长们。今天是“一‘旅’阳光”暑期夏令营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许多小朋友和家长7点不到就来到了教室。志愿者……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一旅阳光”实践团查看全文 >>

做彼此生命中的一缕阳光, 浙商大学子远赴建德陪伴留守儿童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今天是浙江工商大学“一旅阳光”实践团在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支教的倒数第二天,闭营晚会在夏日的蝉鸣中拉开序幕。清晨,志愿者和小朋友们都比平时更早地来……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一旅阳光”实践团查看全文 >>

访三都新和,助振兴之梦

实践队成员通过阅读电子文献、新闻报道寻找新和村的相关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新和村以它的西红花产业、伞架厂产业、“全国文明村”的荣誉引起了实践队的注意。实践队对建德市三都镇新……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知始于行 行成于知 “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实践团实地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新和村,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下辖村,位于集镇以东2.5公里处,交通十分便捷。7月5日,实践团正式出发前往杭州建德新和村,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第一天,实践团大致游览了村庄……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之路中的青春力量 浙商大学子深入新和村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实践团来到的是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村委会的干部吕桂芳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绍了村子的大致情况:全村有常住居民户405户,常住人口1430人;有耕地面积……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深入调研,数字赋能,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 助力振兴梦”实践团助力

7月20日,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继续在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进行实地调研。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自然环境优越,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好,是种植……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入秀美新和,探产业振兴,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 助力振兴梦”实践团

新和村位于三都镇东南部,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7亩。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拥有柑橘、西红花药材、茶叶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全村共有442户,总人口…… 刘宇畅 浙江工商大学“青春稼穑情,助力振兴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探寻红色根脉,传承天福山精神——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实践之旅,他们走进天福山,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的红色…

重视社区煤气安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煤气安全使用的意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20日,曲…

寒冬暖行:社区清扫中的青春力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街道上不…

金融知识润童心,安全意识共成长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携手黄渤…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沉痛却又激昂的红色历史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前往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在这里,一段沉痛却又激昂的…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低保制度来兜底,雪中送炭暖民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023年,全党全国继续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低保政策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为了解低保政策,关注民生福…
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
纪实稿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中国青年网黔西南州1月10日电(通讯员钱诗佳)为了学习农业银行的基本办理流程,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火树银花队,去实践学习银行业务。火树银花队成员于1月5日至1…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品花边魅力,显非遗荣光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5日电(通讯员刘佳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为弘扬即墨花边文化,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1月4日,曲阜师范…
走进即墨花边,领略指尖魅力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5日电(通讯员刘竖方)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的非遗具有的鲜明地域特点,从而更容易引起世界的关注。为了解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现状,2023年1月4…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花边焕新辉,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临沂市1月4日电(通讯员张春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和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老人更应当受到尊重和关心。老年人是否受到尊重,决不只是一个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而是社会…
年味里的非遗:即墨花边闹新春,浓浓年味扑面来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4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面对非遗不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探究。1…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行——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华夏新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辈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勇担时代重任”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牛头镇参观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并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宣传牛头镇红色足迹。实践队员在巨淀湖红色旅游…
曲园学子寒假行:“指尖技艺”即墨花边,飞针走线“抽纱瑰珍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华夏新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辈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勇担时代重任”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牛头镇参观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并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宣传牛头镇红色足迹。实践队员在巨淀湖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