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 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方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4日前往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飞针走线“抽纱瑰珍”
即墨花边是一种在青岛即墨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单线织绣技艺,其基础技艺源于鲁绣,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又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集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不仅制作工艺珍贵,即墨花边的设计画稿也凝结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与高超技艺。
走进青岛国华工艺,花边产品琳琅满目,台布、餐套、床单、被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在这里,实践队员见识到上千种规格近千个品种“即墨花边”产品,更透过典雅华丽的风格、精巧细腻的工艺,欣赏到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负责人言“优秀的花边产品图案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而且左右对称、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烈浮雕的艺术效果,因此即墨花边在国际上享有“抽纱瑰珍”的美誉。它繁复的工艺针法也成为即墨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花边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中西合璧、走出国门
19世纪初,即墨手工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当地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从工艺、图案方面不断改良即墨花边,使其呈现出几何图形之美、对立统一之美、中西合璧之美,深受外国友人喜爱,远销海外。
“即墨花边从1995年开始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以及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桌布、抱枕、围裙、床品等带有即墨花边元素的家纺在国外家庭中非常受欢迎。”负责人介绍到。近年来,企业积极向中东、欧洲拓展市场。为建立前沿阵地,公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成立了ELEL公司和货品中转仓库,这也成为即墨花边通往欧洲的中转站和瞭望世界的窗口。因精湛的手工艺术之美,即墨花边产品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销。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花边,更要让花边讲好中国故事。”多年来,即墨人通过花边讲述中国故事,赋予花边独有的精神内涵,绣出即墨新画卷。中国“非遗”走出国门,阐释中国特色、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守正创新,薪火延续
花边的发展,不但需要“走出去”,更要“传承下去”。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为申报即墨花边传统手工艺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对民间花边老艺人及口述资料进行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
花边是即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时至今日,这一手工技艺依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实践队员看到一句醒目的标语:“让科技融入非遗保护,让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负责人表示,即墨花边一直在不断创新,除了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外,他们还依托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推出扇画、书签、钥匙包、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并把花边与汉服、时装结合,让花边成为服装的点睛之笔。“即墨花边坚持走市场发展路子,虽然步履维艰,但是砥砺前行。相信通过传承传统特色,坚持主动创新,一定会打造出自己的优秀品牌。”负责人如是说。
乘电商东风 辟国内市场
实践队员了解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外贸订单几乎全部取消,给企业造成了重创。公司高层积极求变,乘着“抖音”的东风,借助平台的新用户、新场景,开启了网上销售。公司于2021年开通了抖音账号“国华即墨花边”,不定时更新即墨花边制作教程的视频,通过直播推介即墨花边。一年多来,账号已累积近10万粉丝、直播间日销售额均超万元,扭转了以往花边产品只能销往国外的单一局面,迅速打开国内市场,在疫情之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企业探索新路径,”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除此之外,为宣传推介即墨花边,企业为即墨花边传承发展搭建多功能平台。企业将原先5200多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升级为青岛国华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为即墨花边专业博物馆、即墨花边技能培训中心、即墨花边研发中心、即墨花边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四大板块。且园区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城阳职教中心等建立了研学、研训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40余个团队、游客超2万余人(次)。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让“久居深闺”的非遗实现“自我造血”,需要在当代环境下,“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未来,企业将继续凭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技艺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期待相互适应、共同进步。
图为工作人员为直播做准备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