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品花边魅力,显非遗荣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临沂15日电(通讯员 刘佳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为弘扬即墨花边文化,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1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前往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以即墨花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针线出“瑰珍”,花边显情怀

一针一线勾勒出一份情怀,一勾一剪将文化融入其中。实践队来到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展览室,室内花边产品琳琅满目,台布、餐套、床单、被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一件件即墨花边工艺品吸引了实践队员的注意。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道:“咱们即墨花边由鲁绣衍生而来,早在清朝末年,即墨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与即墨西北地区的‘小扣锁’结合,同时吸收了欧洲在纸上绣花、抽纱等工艺特点,多种针法为一体。”

即墨花边生产工艺要求高,制作复杂,在织绣上,将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融合两种不同效果,使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工艺的完美融合,形成了即墨花边的独特艺术。花边制作工艺珍贵,即墨花边的设计画稿也凝结了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与高超技艺,实践队员见到多品种“即墨花边”产品,欣赏到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实践队员感慨道“如此繁琐的工艺最终成就了抽纱中的瑰宝,即墨花边已然不再是工艺品,而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图为展览中的即墨花边工艺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多元融合创新,巧借电商东风

企业探索新路径,即墨花边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在观赏即墨花边之余,实践团队成员就即墨花边的创新发展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工作人员向队员们介绍道:“从1910年开始,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在即墨生产,并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其呈现出中西合璧之美,逐步形成了现在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镶边,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除此之外,实践队员收集资料了解到,在即墨花边的发展上,政府加大即墨花边的宣传力度,综合运用博物馆、网站等多种媒体,对即墨花边进行收藏性保护和舆论宣传,提升民众对即墨花边的重视程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国华工艺厂也进行了销售方式的创新调整,除传统的线下实体销售外,也借助了借着大数据时代的东风,开始了网上销售,通过直播等形式售卖花边商品,大大提高花边销售额。其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来到直播室,室内摆放着各种即墨花边的展览品,工作人员说“每次直播销售即墨花边前,为了追求观众更好的直播体验,我们都需要精益求精,调试直播设备,体现销售细节以及排练互动方式。”

图为国华工艺厂工作人员在调试线上直播设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纪晓萱 供图

深思花边现状,挖掘发展潜力

即墨花边要“走出去”,更要“传下去”。“即墨花边制作工艺复杂,通常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且懂花边制作工艺的人少。此外用抖音,淘宝等手段来宣传推广,由于图片与实际存在偏差,定制可能不符合顾客预期,同时还有邮费贵以及运送过程中‘暴力快递’等问题。”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说明花边销售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国华工艺厂正在尝试多角度给顾客发图确认,加大快递物品的包装厚度,同时也会创新即墨花边的艺术形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与时俱进”是传统手工艺在随时代发展践行的一条基本原则。临近年关,国华工艺厂的即墨花边工艺品也逐渐带有年味。为了提高即墨花边的影响力,拉近花边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国华工艺厂尝试在花边作品中融入节日元素,加快制作各种各样有关生肖兔的花边工艺品,让人们充分感受年的味道。即墨花边这个传统艺术形式逐渐与现代生活、文化产业接轨,更多的艺术形式将融入到花边的设计和制作中。除了形式创新外,国华工艺厂也在尝试传承创新,开展线上花边培训班、体验班等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花边,使即墨花边非遗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在传承中得到发展,挖掘花边的发展潜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花边工艺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纪晓萱 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充分支持,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体系的体系,要基于现实需要而主动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推进非遗的转型发展。当前即墨花边已被列入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要守正创新,即墨花边定会重焕荣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深挖篆刻艺术内涵,探寻篆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 王伟钦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学习二十大,奋斗新征程
2023年1月18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天马行空”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采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低保制度来兜底,雪中送炭暖民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023年,全党全国继续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低保政策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为了解低保政策,关注民生福…
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
纪实稿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中国青年网黔西南州1月10日电(通讯员钱诗佳)为了学习农业银行的基本办理流程,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火树银花队,去实践学习银行业务。火树银花队成员于1月5日至1…
曲园学子寒假行:精工出巧物,飞针绣非遗。
中国青年网青岛市1月5日电(通讯员赵华宇)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非遗传承和保护…
走进即墨花边,领略指尖魅力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5日电(通讯员刘竖方)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的非遗具有的鲜明地域特点,从而更容易引起世界的关注。为了解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现状,2023年1月4…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花边焕新辉,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临沂市1月4日电(通讯员张春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和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老人更应当受到尊重和关心。老年人是否受到尊重,决不只是一个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而是社会…
年味里的非遗:即墨花边闹新春,浓浓年味扑面来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4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面对非遗不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探究。1…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行——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华夏新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辈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勇担时代重任”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牛头镇参观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并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宣传牛头镇红色足迹。实践队员在巨淀湖红色旅游…
曲园学子寒假行:“指尖技艺”即墨花边,飞针走线“抽纱瑰珍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