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据统计,在我国,乡村教师几乎占全国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三,而乡村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这些乡村教师直接影响到全国教育事业的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核心课程的不断推进深入,深入乡村教师群体,了解当前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提高乡村学校教师整体的素质,以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为核心,从而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队伍建设
一、前 言
全国“普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提高。要以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降低乡村初中辍学率为工作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推进中小学乡村教师结构调整,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办学效率。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加强中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城市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经济发达的乡村等地区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要加强对“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的完成。
落实国务院关于“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乡村中小学学生宿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乡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落到实处。国家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且表现突出的乡村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县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同时要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使不同地区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二、背景
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进行着不断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地区的人们加强对教育的重视,积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教育。经过2005年“两基”验收和2007年“普实”工作,大部分的乡村学校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教学的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在逐步的改善,几乎每个教室都配备上了多媒体,学校的教学仪器也在不断充实。然而,新一轮课改的不断的深入,乡村学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依然呈现出比较艰难的局面。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乡村教育需要注重提升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受交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很多小学教师由乡镇转移到城区进行教学,导致一大批乡村优秀教师流失。此外,乡村地区的家庭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家长对于孩子接受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乡村地区的家长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长此以往,导致乡村地区的学校流失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 的
1.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各地区乡村教师的教书状况以及所在学校各学科乡村教育的现状,在教育事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是希望能够了解真实乡村教书事业的发展状况,得到真实准确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让更多的人能关注乡村教育。深入基层,以实践出真知,通过调研的方式分析造成此类现状的原因,推动乡村教育的转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地考察调研。积极提高自身社会交际能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锻炼我们自身的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升华思想水平,增强政治觉悟,更好地为国货品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 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让队员在校内科目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意 义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的核心,其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是影响乡村教育的和核心因素。而从宏观角度来讲,发展乡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美好乡村生活的出发点。乡村教育在中国全面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做好乡村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教育质量。但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加速,对乡村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乡村教育继续寻找创新发展新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国家富强需要人才,人才培养少不了乡村。需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乡村教师入手,乡村教育才能走的更远、更好。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第二期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营员。
2.调查地点:各个营员各自的家乡所在地附近的乡村。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各个营员家乡附近乡村学校的乡村老师们。
4.实施过程:调查前期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立了课题、维度、问卷及访谈。中期通过线上填写发放问卷,线下练习乡村教师做相关访谈,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确定回收率,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在基本原则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得有理有据。
1.抽样法:各营员随机抽取对家乡附近的乡村学校,并对该校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发放问卷。大大节省了调研的时间,助于明确调研的目的和重点,节时省力。
2.问卷调查法:我们编制并完善了调查问卷——《关“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问卷的主要对象就是各乡村的乡村老师,主体主要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乡村老师,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一共有三十三道题目,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两个部分,以线上问卷的方式填答,从而了解乡村教育教师和乡村教育现状及问题。
3.访谈法:我们首先设计了访谈提纲,将一些不便于书面表达,主观意识较强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列入其中。包括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等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恰当进行提问,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作出回应,并做好访谈记录。
4.文献法:我们从网上搜寻了大量关于乡村教师现状,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的论文,作为本次调查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知识储备。
五.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共计发放71份,实际回收71份,有效填写人数71份。通过数据分析,制作图表等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此次问卷的乡村教师平均年龄为41岁,平均教龄为17年,在所在乡村地区任职年限平均为17年。图一,填写调查问卷的男性教师战49.3%,女性教师为50.7%,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保证了调查的合理性。由图二可知,填写问卷的乡村教师有25.35%任教的学段为小学,还有29.58%的乡村教师任教的学段为初中,剩下的45.07%任教的学段为高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主要的参与者为高中乡村教师,其次是以初中乡村教师居多。
六、现状与分析
(一)大部分的乡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主要以大学本科的学历为主,大部分为师范生出身。
根据调查显示,由图三可知,中师、中专及高中学历的乡村教师占11.27%,而以大专为学历的乡村教师占7.04%,除此以外,大学本科为学历的有69.01%,而研究生和研究生以上的乡村教师仅仅只占12.68%。当对其中乡村教师是否为师范生作为统计时,从图四可以直观地看出有85.92%的乡村教师为师范生出身,而剩下的14.08%是非师范生出身。
从数据分析出,大部分的乡村教师的学历并不是特别高,还有部分是大专和中专往下的学历。可以看出,乡村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尚不足够,仍然有
待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而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师范生出身,而并非非师范生。 (二)大部分乡村教师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希望能够为家乡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图五可以直观地看到,乡村老师愿意长期留在乡村任教的原因是希望能够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在教师中有61.97%的人是希望能让乡村的学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56.34%的乡村教师则是为了乡村的建设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其中因为对学校产生感情的占35.21%,还有26.76%和19.76%的教师分别认为工作的环境比城区更为优美,空气质量更优于城区以及认为乡村的教学工作相较城区的来说更为轻松。极少数留在乡村教学的原因是评优机会多、待遇好、竞争力小、不用额外担心自己的子女,没有后顾之忧、或者是调动麻烦。4.23%的其他包括特岗教师不能随意调动的原因。
问:您坚持长期留在乡村教授书法的原因是?
答:源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文字的规范书写对学生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男,41岁)
(三)近四年,各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师流失问题较为突出,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待遇低。从图六中可以看出,42.25%认为学校教师流失情况和以往差不多,而28.17%的教师认为近四年的学校教师流失情况要比往年要多,还有18.31%的乡村教师认为流失情况要比往年的要少,剩下11.27%的认为近四年的不存在教师流失情况。大部分的现任乡村学校的老师都承认确实有乡村教师流失的情况,甚至流失的人数逐年增多,越来愈多的乡村老师不愿意继续呆在乡村教书。
而图七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各个地区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乡村教师的教师待遇过低,占总意见的63.38%。除此以外,有将近54.93%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太过于艰苦。其次部分的乡村老师是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去其他的学校任教。还有38.03%的人认为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太难,以及28.17%的人因为学校食宿的条件过差。在占据8.45%的其他中,认为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因为夫妻分居和市管校聘等等原因。(四)大多数的乡村教师都认为乡村教师的工资平均水平比县城老师的工资水平相比要低。
将近36.62%的教师都认为乡村的工资待遇水平要比城市要低,28.17%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的工资待遇要比城市的工资待遇要低很多。18.31%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的工资待遇水平和城市的工资待遇水平基本一样。15.49%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要比城市的待遇水平要高,以及极少部分的乡村教师认为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要比城市的高很多。其中绝大多数的乡村教师希望工资收入能达到
3000元以上(4000元、4500元、5000元),而21.13%的教师希望工资在2500元-3000元。只有极少数不超过5%的乡村教师希望收入在2500以下。 (五)乡村学校以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非学科性课程的老师尤为缺少,其他几乎各课老师相对较少。图十反映出,像美术老师以及信息技术老师和音乐老师这种非学科性质的老师相对缺少。其中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等学科性质的老师较为匮乏。而其他例如语文、政治、历史、化学、地理、其他外语、体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等老师都相对来说比较缺少。乡村的各科教师几乎都比较缺少,教师队伍较为缺乏。将近32.39%的人认为缺少美术老师,其次是29.58%的乡村教师认为学校缺少数学、物理、生物、音乐等科目的老师。然后是28.17%的人认为学校缺少及信息技术老师。
七、思考与建议
(一)注重师范生的培养与成长,促进师范生专业的发展,着力建设未来教师队伍。
大部分的乡村教师学历为本科毕业,甚至大专往下还占据了不少的教师队伍。乡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较低,整体状况堪忧。而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师范生出身,而那些师范生的学生未来可能就是面对无数学生的未来教师。除此以外,各个地区的乡村学校都存在着缺少科目老师的情况,培养的人才不能直接面向工作。为此促进师范生未来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对进一步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师范队伍的教师素质和思想建设,即是未来乡村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教师教育的战略之举。
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应该立足于岗位实践的主动构建。以各高校的教学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对象,利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加速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促进师范专业的发展。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关注教师的专业需求,调动学生的参加教师培训的兴趣,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乡村师范专业发展。
足量的教育实践活动。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以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
教学优秀的教师的指导。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机制”由教师教育院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指导教师的理论与研究优势、中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势。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院校还可联合行业企业,遴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指导教师。
优质的教学技能课程。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突破口,不断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着重培养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开设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系列课程,并大力推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课程内容和传授方式的创新。注重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开设“必读书目阅读”课程,引导师范生阅读经典,注重思想道德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师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等课程系统地传授师德知识内容。并且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结合师德典型案例,利用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师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时效性。
(二)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待遇,减少乡村教师的人员流失。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要有区别,不能吃“大锅饭”,搞平均提高: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要想真正需要激励教育发展的地区、岗位倾斜。像边穷山区、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就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一方面让他们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这些地区和岗位。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分配流动,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要提高教师绩效工资的份额,体现教育的效益:人民渴望满意的教育,学校必须激励教师认真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绩效工资是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肯定,有利于引导教师主动开动脑筋,挖掘自身潜能,奋发图强,积极提高工作业绩,凸显教育的效益,从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教师的教龄津贴工资,弘扬从教光荣的社会风气:国家要鼓励吸引优秀教师安心从教,终生从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让他们从奉献教育中找到尊严和幸福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教师一生从教,牺牲自己,照亮别人。
以往那种按职称等级提高教师工资标准的做法不可取,必须以工作实效论英雄:职称等级只是教师的专业技术称号,并不代表教师的工作实效。
同样的岗位和工作量,看的是工作实效:如果仅以职称等级划分工资标准,似乎显得不够公平。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按职称等级划分提高标准极不科学,必须以教师的工作实效论英雄。这样才能真正激励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国家尽力减少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化,让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教育资源做到基本均等化。
坚持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适度超前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中则。一是均衡与公平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回收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减少乡村学生向城市流动,同时让乡村教师也能够安心在乡村教书。
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不同条件的学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差别也比较大。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也不公平。成群学校按成绩编班,好的师资、好的设备都投向城区的重点班。国家应该对乡村的学校也对做宣传,帮助从乡村学校吸引生源,让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做到平等化。
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指导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要在全面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指教育内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促进乡村教师本土化,积极为乡村事业贡献力量。
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愿意长期留在乡村学校教书,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回到家乡能够为家乡做贡献。而乡村教师本土化是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办法。因为一般本土的教师在杜宇交媾、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情感态度、语言交流等方面皆根植于当地,更有可能心无旁骛而扎根家乡服务教育。
对乡村教师的本土化培养,需要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借鉴外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经过职业培训之后,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育塑造,打造出一支规模大、留得住、能战斗的“本土化”人才队伍,着力解决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
其次,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增强教师扎根乡村、终身从教的使命感以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这是留住乡村教师的治本之策。留人留心,只有让乡村教师真正对乡村教育有了感情,对乡村的孩子有了情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长久服务于乡村的教育事业。
八、结 语
乡村教师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一支队伍,是乡村教育的“脊梁”。今天的学生示威来实现中国萌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梦之队”得筑梦人。希望广大的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切实肩负党和人民富裕的神圣使命,中国成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热情无私地献给教育事业。
紧跟时代的脚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崇德修身,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识风范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尊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促进乡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1]吴志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使命[J]成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
[2]欧剑,陈小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7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