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出于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中华大地,很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布满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久长眠在我们足下的这片热土上。正是他们用殷红的鲜血,书写了爱国主义最壮丽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我们纪念革命先烈,就是要永久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著功勋,永久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永久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
2022年暑假,合肥工业大学“重走革命足迹,赓续红色精神”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感悟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调研且参观了云岭新四军旧址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并采访了革命老兵闻正富爷爷。
追忆皖南事变之始 前往新四军旧址
抵达宣城市泾县后,实践团队首先前往云岭新四军旧址,1961年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被博物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建馆,1963年7月陈毅元帅题写馆名成为安徽省最早的革命纪念馆。现收归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管理的旧址有7处,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司令部旧址,跟随着讲解员,团队了解到司令部旧址拥有两座清末建筑的地主庄园,一名“种墨园”,一名“大夫第”。“种墨园”中有参谋处、秘书处、作战科、机要科、通讯科、文印、摄影等机构。而说起参谋处就不得不提起团队了解到的不为常人所知的隐秘,当时的参谋处长于1939年5月被调任党江北指挥部后就任的参谋处长是赵凌波,副处长是赵希仲,这两位在皖南事变中均投敌叛变了。听到此事,团队众人都十分感慨,深深领悟到了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一心向党,全心为民。如果思想觉悟不够高,那么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给党和人民带来麻烦。
然后团队又参观了作战会议室,参谋处,最后来到了叶挺军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军部的会议室。会议室很简朴,而在此团队也了解到了军长之死。很多人都知道新四军的领导人是叶挺军长,并且对他所做出的功绩能如数家珍。但鲜有人知晓在皖南事变中,他率众与数倍的对手浴血奋战七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步下前往谈判时遭到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了五年零两个月。而在漫长的革命途中,有千千万万人如同叶挺军长一般,不惜牺牲自我也要为党为人民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何其有幸!
(图为团队于新四军旧址内合照 团队供图)(团队成员学习新四军精神,王亚楠 供图)
追忆皖南事变之末 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参观完云岭新四军旧址,团队下午立刻启程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后,沿台阶上行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石墙上镶嵌着叶飞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看见题字,扑面而来的风中仿佛都沾染了一丝丝悲伤。在参观完新四军抗敌群雕,神道,皖南事变雕塑走廊后,团队来到了主碑纪念广场。
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主碑、纪念廊、纪念柱、凭吊广场围合而成。团队成员从山顶俯视发现,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环,平放于天地之间,悼念死难的将士。而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碑廊的一组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马头墙紧紧簇拥着纪念碑巨大的碑身。马头墙是皖南村落中最常见的民居构件,用它来象征着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点明事变发生的特定的地域环境,同时又寓意先烈们虽然壮烈殉难了,但他们却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是永远矗立在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图为团队于皖南事变陵园前的合照 团队供图)
走访革命老兵 传承红色精神
7月16日,队长赵沛通过马老师联系到幕桥社区张书记,团队购买了牛奶前去看望革命老兵闻正富爷爷。闻爷爷对团队的到来表示非常的欢迎,团队的成员也与闻爷爷展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在谈话中,闻爷爷提及泾县当地的红色文化对当地青年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红色精神的传承要靠青年一代,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扛起重担,为社发展进步做贡献。加强学习政府和党的要求。最后嘱托团队成员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团队成员也在和闻爷爷的聊天中明白,青年一代的任务很重,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青年学生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的走下去,这样才能将现今祖国的繁荣昌盛予以保持和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与闻爷爷交谈 团队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