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23日,智行合一实践团继续深入调研西山场村如何从一个土壤贫瘠、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艰苦的小山村成功变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过程。此日实践,实践团的重点放在了研究其“共享农庄”模式的成功运营、葡萄种植产业的经营模式、特色民宿的发展方向等等,为更多经济落后的“空心村”提供成功致富和治理乡村的经验,从而促进河北省乡村振兴及经济发展,为治理类似的“空心村”提供解决方案。
西山场村智行合一实践团通过与当地的村民取得联系,由其代替小队向村民们共计发放了50份调研问卷,通过问卷,实践团主要了解到了西山场村有关外出务工、葡萄种植、共享农庄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共享农庄模式应用之前,村民外出务工的原因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村中工作收入低,农业收成不佳等。关于葡萄种植,实践团了解到西山场村的葡萄种植是支撑起共享农庄模式的重要支柱,且村民种植葡萄具有普遍性,葡萄及相关的旅游加工产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此外,实践团发现,西山场村“共享农庄”模式发展因子具有多元化,均衡化的特点,村民对西山场村共享农庄模式发展重要影响因素的认可度均持较高水平。
后来,实践团又对西山场村村支书赵瑞锋书记及个别农家乐商家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在访谈中,实践团再次细致地了解了西山场村的发展模式 。据西山场村书记赵瑞峰介绍,西山场村先后获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景区,每年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达上百万人次。目前“采摘+餐饮+民宿”已成为西山场村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全村民宿达50多家,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00余万元。村民与游客对“知名度”的认可度和关注度重合度最高,对“自然景观”的重合率仅次于知名度。由此得出,西山场村吸引游客、逐渐“走红”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品牌的打造和优美的农家自然景观。可见在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的道路上,西山场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在出发调研之前,实践团就有了解到西山场村以栽植玫瑰香、龙眼等鲜食葡萄为主。据记载,400年前这里就已经开始了葡萄种植,当地在夏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沙土性强,用以灌溉的山泉水极佳,出产的葡萄分外甘甜可口,并有着独特的清香味。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以及沿路、沟谷两侧、山坡栽植各种葡萄,自然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里葡萄长廊”。 关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实践团了解到西山场村生态游、益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昌黎县皮毛交易市场、华杰缝纫机零件有限公司等一些特色富农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十里铺、两山等信用社为帮助农民解决酒葡萄种植生产资金的需求,共发放该类贷款22800万元,支持700多农户发展酒葡萄种植3.6万亩,实现经济效益8800多万元。可谓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最后,了解到在疫情期间,西山场村的葡萄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对村民的收入及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实践团对此深表遗憾,但这或许也可以成为其下一次调查研究的主题,实践团希望其调查研究,最终能够落实到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推动西山场村经济稳健发展腾飞上,进而为河北省经济发展贡献“绿色发展”智慧,为河北省在新时代新征程踔厉前行注入一份发展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4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