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雨欣 赵欣如 许刘栋)
“资治、教化、存史”。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特定地区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特定地区的厚重史书。为更进一步了解太仓地方历史及市镇商贸相关情况,为后期的团队调研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础,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初深入太仓市图书馆与太仓市档案局(馆)查阅相关方志文献、档案。于一方书籍档案,一词一句之间,寻找民族先民留存下的点滴踪迹,探寻历史时期太仓地区市镇商贸的文史密码。
志乘载史,桑梓留痕。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太仓作为明清江南“八府一州”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历史时期有着繁盛的商贸活动与璀璨的文化遗存,丰富的文献材料为当代学人描摹出明清江南社会的影子。“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都以独有的方式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与发展史。团队成员来到太仓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娄东书库,从方志中领略太仓的发展脉络。团队成员获取到了弘治《太仓州志》、乾隆《镇洋县志》等六种明清州县志。此外,为紧密结合本次项目主题,成员又进一步查阅了《刘河镇记略》、《鹤王市志》等六种清代市镇志。翻阅方志,走近太仓的前世今生,使我们感受到了明清时期当地市镇及商贸的发展情况,为本项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史料。
志书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在当下,方志也成了一地发展所依靠的历史底蕴,团队成员更由此深刻感受到了苏州地区对于方志的保护与传承所做出的贡献。
档案记事,册卷辑文。
相较于前人辑录与加工而形成的方志文献,历史档案作为其历史信息载体的恒定固化则是更为的重要纸本文献。一张登记卡,一本簿记,几份物件,便是我们手中的历史档案,是先人留存的历史记忆,更是太仓文脉的一部分。因此,调研团队于下午前往荟萃集聚着历史时期太仓民生档案、专门档案太仓市档案局(馆)及馆属太仓市历史文化陈列馆进行参观,并查找历史时期太仓工商业发展的相关档案资料。
在查档过程中,调研团队成员们仔细研读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太仓的工商业档案,其中尤以上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工商业档案为最,其中记述着大量晚清民国的徽商档案。团队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市政协整理编撰的“文史资料”梳理历史信息。在图像之外、字词之间,厘清历史的发展轨迹。
团队成员对晚清民国以来的19种太仓工商业档案进行研读,发现大量以徽商为代表的近现代客商在太仓进行商贸活动的历史印迹,成功将徽商在太仓活动的时间下限后推至新中国成立后,加深了成员们对历史时期徽商活动及太仓商业经济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为调研团队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文献基础,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向,对近现代徽商转型研究及地方文史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岁月虽逝,斯事永存。
太仓市图书馆、档案局(馆)馆藏文献丰富,循着方志、档案的轨迹,团队成员在《刘河镇记略》中,发现了大量关于明清时期刘河镇近海贸易兴旺发达的记载,其中真实地记述了明清内河、近海贸易与江南市镇发展的关系。在这条万里长江之上,明清刘河镇是上海开埠前最为优良的近海贸易港口,给长江口海运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发展机遇。相关文献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认知中明清海上贸易的印象,为后续团队成员前往浏河镇进行田野调查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方向。
随着团队成员不断深入档案局(馆)中的相关文献,成员在档案材料中发现了大量徽商活跃于太仓地界的痕迹,太仓作为江南地区八府一州之一是徽商的重要商贸地区。明清时期徽商积极拓展贸易,采用多种手段扩大经营范围,通过行商、坐贾、海商的贸易逻辑在太仓地区吸纳了大量财富,积累资本,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市镇经济的发展。明清徽商的商贸活动所具有的延续性使得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乃至建国初期,其在国内所进行的跨区域贸易和对外贸易使得市镇商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刘河镇为代表的交通口岸型市镇更是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团队成员深刻把握了文献分析与社会实践的同一性。在指导老师明清史学者朱小阳副教授的相关培训基础上,团队成员在对各类历史文献的研读分析中充分展现出了历史学类学子的专业性。为进一步田野调查与调研报告撰写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