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春“三下乡”】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许刘栋

(通讯员 许刘栋)为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明清江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长三角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学术价值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团队于2022年6月底至7月初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调研、文献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社会实践方法在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生动直观且卓有成效的暑期社会实践,顺利完成了团队线下实践阶段。

徵文考献 墨拓金石

2022年5月27日,本项目在校院两级领导老师关怀指导下,正式获批安徽师范大学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资助项目立项。2022年6月28日,本项目团队正式完成前期准备、专业培训,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宫超、朱小阳副教授两位团队指导老师的嘱托下奔赴江苏省太仓市,开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线下实践阶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太仓作为明清江南“八府一州”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历史时期有着繁盛的商贸活动与璀璨的文化遗存,丰富的文献材料为当代学人描摹出明清江南社会的影子。在太仓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娄东书库,团队成员广泛进行文献收集与整理,对弘治《太仓州志》等六种明清地方州县志、《刘河镇记略》、《鹤王市志》等六种清代市镇志进行了研读,提取了大量与明清江南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历史信息。

档案记事,册卷辑文。相较于前人辑录与加工而形成的方志文献,历史档案作为其历史信息载体的恒定固化则是更为的重要纸本文献。团队成员深入太仓市档案局(馆),对晚清民国以来的19种太仓工商业档案进行研读,发现大量以徽商为代表的近现代客商在太仓进行商贸活动的历史印迹,成功将徽商在太仓活动的时间下限后推至新中国成立后,对近现代徽商转型研究及地方文史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滔滔娄水,金石能言。碑刻文献集史料之实、文采之华、篆刻之秀与书法之美于一身。团队成员深入张溥故居、王锡爵故居、浏河镇天妃宫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馆藏碑刻文献进行了深入研读。《奉宪恤商裕课碑》、《奉宪禁设刘河庄船碑》、《奉宪禁设海埠碑》等诸多清代太仓工商业碑刻提供了大量清代江南市镇工商业发展的史料,团队成员在其中发现了汪天春、叶恒兴、许恒和、吴德源、潘玉成、金恒升、胡大兴、许恒谷、邵隆顺、吴天盛、吴同茂等十余家徽商字号,这既是对于历史信息的探索,更是循着范金民、唐力行、王国平等前辈学者的足迹与其在文献上实现了互动。

在指导老师朱小阳副教授的相关培训基础上,团队成员在对各类历史文献的研读分析中充分展现出了历史学院学子的专业性。为进一步田野调查与调研报告撰写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千秋贤良 斯文在兹

斗拱梁头巧榫卯,城市山林显意趣。倘若说纸本、碑刻文献是直观而具象的历史信息载体,那么历史建筑则承载了更为抽象的历史信息。其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江南社会精致、温婉的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也折射了太仓几百年历史痕迹以及其诸多优秀精神文化。

斯文在兹汇英才,通江达海聚奇珍。一艘巨大的元代海船历经七年的保护、修复、布展后坐落在太仓博物馆的正中央,古船高耸的桅杆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昭示着先民伟大的海洋开拓精神,而它也同样深嵌入太仓的城市文化之中,又通过文博场馆体现。团队成员在太仓市博物馆文保部主任徐超、浏河镇人大副主席陈文贤的校外指导下,对国家二级博物馆——太仓市博物馆、太仓市名人馆、太仓市历史文化档案陈列馆、浏河镇老照片馆等多个文博场所进行了研学。

从建筑到园林,从古船木舵到外销瓷器,深刻联系着黄山白岳与东亚海域的江南文化精神具象到每一个关乎历史的物件之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自然美的创新精神、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团队成员通过对大量文博场馆的实地观察,真正学会了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继续实践,从而深刻把握历史逻辑。

问卷存真 口述传史

在充实的文献基础和丰富的实地观察之上,实践团队开启了针对明清江南市镇刘河镇(今太仓市浏河镇)、岳王镇(今太仓市岳王管理区)两座代表性市镇的田野调查。团队负责人许刘栋针对岳王镇棉业繁荣、客商云集的历史背景与居民特征编制了《明清鹤王市(岳王镇)客商后裔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涵盖姓氏、年龄、宗教信仰、商业认知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增加问卷的科学性。团队成员在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社区的支持下对保有明清古镇风貌的岳王市街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向本地高龄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

团队负责人许刘栋使用方言吴语与受访居民进行交流,通过拉家常式的平实语言拉近团队成员与受访居民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了问卷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团队成员充分运用历史学类的专业素养,利用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历史背景引导受访居民回忆相关内容,并与之进行亲切交流与探讨,力求在严肃的问卷之外营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本次口述访谈和问卷调查,团队成员确定了在今日江苏省太仓市岳王管理区市街中仍有吴、胡、程、金、张、许六姓徽商后裔的存在,并寻访了吴、金、张三姓徽商后裔。本次调研成果充分体现了晚清民国时期徽商为岳王镇商贸发展所注入的巨大动力,从微观视角进一步凸显了徽商对江南市镇发展的卓越贡献。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数十年来,历史时期徽州与江南的区域互动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历史学界所重视,安徽师范大学更是国际徽学研究的重镇。团队继承发扬历史学院徽学研究传统,其对定居江南市镇的徽商后人寻访、问询既是对历史事实的追寻,更是对徽商精神的学习与传承。徽商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吾辈当以之为楷模,讲好徽商故事,传承徽商精神,以青年力量书写徽商历史新篇章。

航船归帆,娄水入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团队在团队线下实践阶段深入探访了数十处文保单位及文博场馆,通过田野调查、口述调研、文献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社会实践方法获取了大量新见史料,为下一阶段的报告撰写、论文写作提供了深厚的文献基础。透过一座市镇、一座建筑、一方碑刻、一卷册页、一句回忆所映射出的不仅是历史在时间中的沉淀,更是一个区域、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是艰辛创业的先民和守正创新的今人跨越时空的互动。流动的空间与发展的区域共同交织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华彩篇章,更昭示着民族复兴的将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5年第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2025年2月19日,我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缑星主持,全体专兼职班主任参加。会议伊始,缑星传达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强调学生安全是学院工……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召开2024年度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

为加强我院团支部的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团支部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团建工作水平,12月26日,我院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办团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与并指导活动,学生会主席……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完美落幕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创造力,展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成果。12月24日,教育科学学院于逸夫楼报告厅举办“一生一技”儿童舞蹈编创大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老师朱欲晓、……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圆满举行

12月19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希望杯”演讲比赛决赛在教科楼109会议室开展,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科研与研究工作秘书段海岑、专职辅导员杨……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在教科楼402会议室进行了2024年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杨艺卓、田园老师、23级班主任李慧丽、徐华伟以及22、23级班长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由团……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圆满举

为了给考研学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助力他们坚定信念,勇敢追梦,12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楼前举办2024年“研途星芒,助梦启航”信封传递活动。教育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杨艺卓参……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在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中喜获佳绩

12月17日,信阳师范大学谭山校区2024“阳光冬季”校园马拉松在校园内激情开跑,教育科学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与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比赛开始前,学校于北门举……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圆满结业

12月12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王忠磊、院党委书记房加帅、党委副书记缑星、副院长孙天义,2022级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教科院新闻部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深入社会,积极奉献
中国青年网江苏6月27日电(通讯员邓榉,徐方瑶)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思想理论,落实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
【娄东金石传万世 桑梓贤良耀千秋】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实践调研团队寻访太仓历代
(通讯员贾丰蔚赵雨欣许刘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前长三角地区明清江南历代名人文化遗存和碑刻文献材料。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历史学院赴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团队通…
【方志文萃聚铅梓 世事经济汇册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三角实践调研团队寻访太仓市图
(通讯员赵雨欣赵欣如许刘栋)“资治、教化、存史”。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是特定地区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特定地区的厚重史书。为更进一步了解太仓地方历史及市镇商贸相关情况,为后期的团队调研…
寻访姑苏菖蒲
在2022年的这个暑假,学校组织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于是我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在学姐的关于菖蒲文化研究的吸引下,报名参加了“三下乡“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青春校园,喜迎二十大
中国青年网江苏6月25日电(通讯员邓榉王佳铭)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和团中央《关于嘉庆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部署,全面活跃基层团组织,推进…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播撒少年青春萌芽
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响应党中央语言文字指示、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字传承发展,用语言文字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小…
领略菖蒲文化之美
暑假,我参加了“一叶菖蒲立姑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菖蒲文化,在实践中传承发展菖蒲文化。这一切,让我的这个暑假变得有意义。之前说到菖蒲,我想到的可能是家乡水边处处可见的高大…
南财学子直面时代旋涡,关注疫情下老年人生活
南财学子直面时代旋涡,关注疫情下老年人生活2022年8月16日以来,由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的六位同学组成的“国情民情调研”暑期实践团队,在南通、常州等地开展了以“探究疫情下老年人生活现状”为主题的…
关爱留守儿童,传播真情温暖
2022年7月8日起,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岳西县爱心支教小分队”暑期实践团队在岳西县展开了辅导陪伴留守儿童完成暑期作业的活动。对于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爷爷…
“青春向党,当燃有我” 红飘带实践团
红飘带实践团由7名预备党员组成。为了响应“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号召,本团队选择讲述党的故事为主题,忆苦思甜,传承红色血脉。红飘带实践团7月分批前往张太雷、朱瑞、王杰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