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参加了“一叶菖蒲立姑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菖蒲文化,在实践中传承发展菖蒲文化。这一切,让我的这个暑假变得有意义。
之前说到菖蒲,我想到的可能是家乡水边处处可见的高大水草,或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辟邪的植物。我压根不会想到菖蒲还可以入花盆,做盆景,陪伴文人度过挑灯夜读的每一个夜晚,我也不会想到会有菖蒲文化。如果没有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我对菖蒲的印象可能永远停留于此。
我们的实践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调查并收发问卷,分析数据,搜集有关菖蒲文化的资料并向身边的人宣传,为第二阶段的线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准备;第二阶段则主要是线下活动,由小组的部分成员采访一些对菖蒲种植较为了解的人,实地感受菖蒲文化之美。
我在本次实践活动中主要负责第一阶段的相关任务。我和另一位蒋明艳同学一起,基于当前人们对于菖蒲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的事实,设计了调查问卷,涉及菖蒲的作用,菖蒲文化的宣传方式等问题。同时,我们在问卷最后增加科普板块,向受调查者宣传菖蒲的相关寓意。
经过三四天的收集,我们共获得118份有效问卷。经过对数据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对菖蒲及菖蒲文化十分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只有5.93%,绝对大多数人都只是略知一二甚至完全不了解,很多受调查者对于菖蒲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自然界植物和端午节辟邪等方面;对其可做盆栽,与古代文人关系密切等方面知之甚少。而在之后传承发展菖蒲文化的方式这一问题中,受到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影响,更多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与互联网相关的宣传方式,增加人们对于菖蒲及菖蒲文化的了解,这些数据在如何传承发展菖蒲文化等方面启发了我们,也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第二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
因为我没有在苏州,所以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只是线上参加,没有能够实地探访有些遗憾。通过电脑屏幕,我看到了与我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菖蒲。它们生长在陶制的花盆中,旁边有假山石做点缀,相得益彰,这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古人所赞美的“可忍苦寒,安于淡泊”的菖蒲的高贵品性。古代文人对于菖蒲之爱,多含敬佩之意。菖蒲喜欢阴湿的环境,秋冬严寒之时,百草枯死,唯有菖蒲仍傲然。“诚如君子修身,任困穷而浩气犹存,历寒苦而贞志不移”。看到这里,我也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菖蒲,了解菖蒲文化,在喧嚣的世间觅一份安静。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了解不一样的菖蒲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淡泊、平淡的菖蒲精神,。“古代文人谓菖蒲没在短、细、密。短指的是文人求学问道是,需谦卑求教,姿态不宜张扬;细指的是做学问时,需潜心读书,深入研究;密指的是文人治学,需审慎思考,反复研究,方得真知”,这些美好的品质在今天依旧适用。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唯有静心研究,认真钻研,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同时,菖蒲文化作为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品质,我们不应该将其遗忘。在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记录活动过程,宣传菖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菖蒲文化,喜爱菖蒲文化,领略菖蒲文化的魅力。为菖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我认为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总体而言,今年的暑假,因实践活动而精彩,因实践活动而有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