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上午,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对09届历史系毕业生项俊豪学长进行了采访。学长毕业后,踏上了乡村教师的岗位,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教师工作期间,获得了仙居县优秀团员、仙居县优秀班主任、仙居县优秀教师等荣誉。
在现如今,大学似乎被划成了两部分。不少同学在前两年悠悠哉哉、自得其乐,后两年迷迷糊糊、战战兢兢于未来。许多学生在考研、考公、考编中寻得将来,却又始终迈不出那坚定的一步,依然无所适从。如何摆脱出“不确定性”的包裹,项学长提供了他自己的见解。
在学长看来,之所以会出现焦虑,竞争是引起这种心理的重要因素。可我们却未曾想起,这十余年的求学经历,不正是一次次的竞争所换回来的结果吗。所以,竞争不可避免,也无所谓焦虑。只有认识到了竞争的必要性,才能激起自身努力的恒心。学长从自身的乡村教师岗位出发,在他看来,乡村教师不同于其他岗位的教师,对学生来说,农村地区的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亲人;对乡村教师来说,这就是他们应当认识到的自身的“角色”;而对未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我们的角色就是“学生”,一名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的学生。由此出发,学习是我们的重心,而不是为着那未来焦头烂额,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我们不能一直处在选择的不平衡当中,而是应当拾起信心,去提升自我,就如柴静在《看见》中诉述,“水无所起止,只知流淌,但总得流淌。山高月小,它要滴落,乱石穿空,它要拍岸,遇上高山峡谷,自成江河湖海。”一定的知识积累,必能让我们像水流一样,遇河则河、遇海则海。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那些迷茫于选择中、惊恐于时间流逝所带来的恍惚感的同学,学长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失去了时间不代表失去了拼搏的价值,只要有信心、有决心、进而有恒心,那未来,依然能被我们掌控。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对往后教学中知识水平的要求也好、职业的选择也罢,都要从自身出发,不要畏惧那还未可知的将来。
有底气的人,不会迷茫。在学生阶段,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一步步贴近未来。未来是何种面貌?学长为我们分享了他在教师岗位的经历。从学长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名教师的真切之心。在课程中,学生的重要性是我们要在实习阶段就应该时刻牢记的,以此,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实习中收获的更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升。在大多数人眼中,学生在课堂中顶多是起到参与者的功用,可实际上,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往往能够碰撞出纷繁绚丽的火花,也由此,教学相长逐渐体现。经学长的分享,在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后,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牺牲掉把知识点讲透所要花的时间,着重关注于学生是否听懂了,将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融入课堂。课堂之外,就学长所处的乡村教学环境而言,由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情况较城市更为常见,因此更呼唤“以生为本”的观念。学长也与我们分享了他认为的教师因担负起的责任。重视细节,透过细节让学生信赖老师进而喜欢老师;与学生共情,不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要多多从他人的视角出发,发展地看待学生。以上两点,让我很有感触。就如台湾知名心理专家廖凤池教授所说的,“只有‘学生问题’没有‘问题学生’”一样,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中,一名教师要始终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事不对人。项学长课内课外“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与学生紧密结合的教师生活,给我们的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教师生活是吸引人的,项学长时刻将学生放心中的观念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生涯。那时的我和老师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羡慕其他同学在课中与老师自在地交流。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是否能将自身的遗憾弥补呢?不妨就如学长建议的,静下心来沉淀自身,进而以生为本将情传递。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
张珈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7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