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王思萌同学代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红色精神实践团拜访了闻一多故居。
闻一多先生,本名闻家骅,是我国的著名的诗人、学者、民族战士。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的一个书香家庭。13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7岁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作品,如文集《二月庐漫记》、散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美与爱》等。
闻一多先生故居和殉难处位于昆明市五华区西仓坡8号。王思萌代表探访了闻一多先生的殉难处。就在他的故居旁边,有一块普通的大理石碑立在那里。上面刻有“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个大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闻一多放弃文化教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并于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民主斗士。1946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数弹,不幸遇难。闻一多认为,死亡不是一个悲剧而更像一个新的开始。
王思萌代表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艺术长廊中,瞻仰闻一多先生生前的伟大事迹。192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体现了反帝爱国的主题。第二部诗集《死水》则表达了闻一多对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愤怒。
闻一多先生的艺术造诣不止如此1922年开始系统的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并写成论文《律诗底研究》,同年七月闻一多前往美国求学,结束了十年清华学习生涯。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学院学习西方绘画,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
王思萌代表站立在墓碑前,将一束黄菊轻轻地和其他市民悼念时的菊花放在一起,回想着76年前的那个夜晚,闻一多怒斥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暗杀罪行,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那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仿佛一直萦绕在耳边。
先生虽然早已经离去,但他一身的浩然正气一直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为了和平和民主不懈奋斗,努力拼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27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