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基层来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一个小县城:确山县,不仅考察民情,也在发掘民风,我们有幸在当地观赏到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据铁花艺人的前辈讲述,铁硼最初是按一棚、二层、四面、八角、五方的构造搭建的,它们代表着一元、二仪,四象、八卦、五行,后来逐渐趋于随意性,现已恢复原始状态。而在整个打铁花的过程中既表现了以铁匠为代表的原始铸造工艺的操作过程,又充分体现出道教特色和农耕时期手工业物质生产的民间习俗及节庆文化的重要特征。

“打铁花”是以小炼铁炉将生铁化成铁水后,用木板将铁水加锯末打上天空,锯末在空中燃烧形成“铁花火雨”四溅飞扬的壮观景象。铁水腾空,一瞬间,一挥板,一击打,将1700℃高温铁水抛向天空,顿时化作繁星漫天。堪称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以来最狂野的民间艺术。随着春节的到来,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粉墨登场。火红的铁花,绽放在正月年夜,濡染出浓浓的年味,热闹一方百姓,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在古代,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的手艺与社会各阶层有民众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五门工匠的重大作用贯穿于整个农耕时期。数千年来,这些民间艺人养家糊口,衣食丰足靠的是生意好坏,而生意好坏主要是靠世道是否太平,官府是否清明,收成是否丰裕来决定的,其次才是手艺是否精湛,经商是否诚信。所以工匠们希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希望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希望平安吉祥,灾消病除。因为这五门工匠的工作离不了敲敲打打,火花飞溅,他们就借用“打花打花,越打越发”的谐音,寄托着生意兴隆,劳动致富的美好愿望。

因而每年正月开业之时,必定要在祭祀太上老君和天地全神的同时举办打铁花活动,除了娱神之外,其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民众,扩大自己的影响;二是求神灵保佑一年四季平平安安,生意兴隆、事业兴旺、吉祥如意、红红火火发大财;三是为了镇宅避邪、驱鬼怪、除妖魔、增祥瑞、保平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4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