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网韶关1月24日电(通讯员饶新秀)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与各民族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业。广东海洋大学乳源瑶绣调研队于1月16日乘车前往中国瑶绣之都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妈妈制造合作社实地考察调研和走访乳源瑶绣传承志愿服务队以探究乳源在推动当地非遗文化瑶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验和模式。
妈妈制造弘非遗绣出瑶乡致富梦
16日早上实践队员们按照实践安排乘车前往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部游溪镇的瑶绣妈妈制造合作社实地考察调研。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到游溪镇为乳源三个少数民族集聚乡镇之一,而且素有“瑶山有女皆会绣”的美称,女孩、女人闲时针不离手、活不离身,随处绣、随时绣,制造了色彩鲜艳的瑶绣。2018年在省市妇联部门的推荐和争取下,得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游溪镇成立瑶绣合作社,通过“传承人+瑶绣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以11名绣娘为骨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瑶族妇女同胞学习培训、设计创新、发展生产,把村里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传承瑶绣技艺,融入时尚元素,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带动当地妇女尤其是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提高收入、加快脱贫速度、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瑶绣技艺,培养更多的瑶绣技艺人才。
图为实践在妈妈制造合作社参观考察。通讯员张美瑜摄。
实践队员们从与合作社负责人访谈中得知,目前全镇已培育刺绣骨干30余名,培育“绣娘”300余名,年均出售手工制品600余件(套),年人均增收1.5万元。该合作社举办瑶绣技艺培训班30期,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瑶绣技艺水平,促进了瑶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效带动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瑶绣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很多农村瑶族妇女的生活,加入合作社后,绣娘们能够充分利用日常闲暇时间,通过自己的手艺增收致富,实现自身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妈妈制造合作社的成立使游溪镇瑶绣产业突破传统,走向市场,由“生产自给”向“生产销售”转型,由小规模手工生产向批量化机械生产转变,由传统单一元素转向中西方元素相结合。“瑶乡绣”已成为带动游溪瑶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承发展瑶绣保驾护航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为大力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工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乳源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功举办了多次“绣美瑶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从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该活动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扩大受益群体,普及瑶绣知识
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该活动突破了传统“传帮带”的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吸纳瑶绣爱好者,有效扩大了文化惠民受益面。教师、学生、企业职工、退休干部……各行各业瑶绣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此阶段培训主要针对入门级爱好者,教程以基础知识普及为主,特别还邀请了专业瑶绣讲师前来授课,并且还分发了由县文广旅体局牵头发行的《瑶绣实用教材》以便公众进一步了解瑶绣文化。
第二阶段提升团队水平,夯实传承基础
乳源瑶绣传承志愿服务队分别在乳城镇、桂头镇、游溪镇举办了第二阶段“绣美瑶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面向瑶绣瑶服传承人、乡村绣娘等绣艺娴熟人员开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引导学员就配色、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绣娘队伍的专业水平,为瑶族刺绣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打下扎实的传承基础。
第三阶段助力文创孵化,加快文旅融合
在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堂举办了三场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孵化推广”“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文旅企业相关负责人和文创研发人员、基层文化站负责人等前来参加。此外还邀请了来自韶关学院、韶关教育学会、广东省导游协会、中国营销学会的多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辅导。各位专家对乳源现阶段文创产品、文旅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步推出形式新颖、实用性强、辨识度高的非遗文创产品,成立非遗文创孵化联盟,开发建设非遗文创手信一条街等进行了深入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图为乳源开展的绣美瑶乡志愿服务项目。通讯员张美瑜摄。
阶段小结
瑶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瑶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活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工作内容。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一直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次阐述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繁荣、延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维护和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91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