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网韶关2月2日电(通讯员林贵香)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探讨瑶绣文化和如何将瑶绣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建设美丽瑶,助乡村振兴,发展瑶乡新风貌。2022年1月16日广东海洋大学乳源瑶绣调研队成员前往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开展返家乡调研活动。
瑶绣保护与传承
瑶绣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刺绣的一种,是我国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乳源瑶绣历史悠久,工艺精致细巧,刺绣的图案、花纹色彩鲜艳而雅朴,明晰而多变。2011年5月,《瑶族刺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前,瑶族女孩人人都会刺绣。”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菊花说,由于瑶族没有文字,因此刺绣中不同的纹样,就成了情感表达的方式。但是瑶绣这门技术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许多年轻人不在学习瑶绣,出现了瑶绣文化断层危机。退休后的邓菊花一开始为没有工作的留守农村的妇女儿童传授瑶绣技巧,不仅增加收入改善他们生活还传承了瑶绣文化。因为瑶绣文化传承从前都是靠口述和手把手教,传承效率不高,文化逐渐削薄。邓菊花为了瑶绣文化更好的延续,通过研究瑶绣其中内涵,为瑶绣写了一本书-《瑶绣》,有了书籍的记载瑶绣文化可供世人参考学习瑶绣。
图为乳源瑶族自治县编写的瑶绣教材。通讯员张美瑜摄。
现在,瑶绣培训不仅面向瑶族人,而是向全社会普及。在传播途径上不限于培训上课,还有举办活动,拍视频,报纸,网上宣传。据瑶绣文化传承中心主任说,在2020年举办瑶绣艺术节,开办瑶绣比赛,展览瑶绣,将瑶绣搬上舞台。并为瑶绣编排了一首歌作为瑶绣文化传播的载体,引起了广大影响。这几年,政府上重视和大力发展瑶绣,在资金、政策上加以支持,通过整合当地资源打造了瑶绣非遗工作站、瑶绣瑶服传承基地、瑶绣文化研培中心、非遗名家工作室、非遗文创展厅等文化阵地,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创产品,建成了集非遗传承、展示、教学、体验、产品研发、销售、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文旅服务平台,同时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校园、进乡村、进集市。
瑶绣发展与创新
2009年,邓菊花老师团队的瑶绣作品《瑶岭长歌》在广东省年度艺术作品比赛仅获得三等奖,但仅仅只是三等奖,原因是:图案与图案之间空隙太大,美感不足。邓菊花意识到:传统固有的图案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了,必须要加快创新的进程了。
在此背景下邓菊花老师与其团队日夜赶工,将绣图中的空隙运用现代象征图案进行补充,其中就包括乳源“十月朝”旅游文化节“牛节”的牛图案。终于,在2010年的奖项评比之前,邓菊花老师与其团队赶制出了最终的《瑶岭长歌》,最终一举夺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称号和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的“世界之最”称号。邓菊花老师明白进一步发展瑶绣,仅靠传统瑶绣技术是不行的,需要进行改良。在加入现代元素的基础上,邓菊花老师与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探讨颜色的搭配,使瑶绣更加绚丽多彩。
图为创新了的瑶绣现代日常生活服饰。通讯员张美瑜摄。
在当地的以瑶绣为特色的岭南明珠服装品牌,通过调查当代人的喜好,将瑶绣与现代服装相结合,制作出独居瑶族特色的服装,并相印推出一系列瑶绣饰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准备推行瑶绣家具式,抱枕、窗帘、桌布等,使瑶绣多元化发展,瑶绣更容易发展立足。
瑶绣绣出瑶乡新风貌
当地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瑶绣技艺的同时,也培养更多的瑶绣技艺人才,带动当地妇女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提高收入、加快脱贫速度、推进乡村振兴。实践队员们通过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乳源瑶族自治县瑶绣培训不下于一百场,建立的瑶绣乡村工坊,妈妈合作社中已培育刺绣骨干40余名,培育“绣娘”400余名,年均出售手工制品600余件(套),年均增收2万元,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单亲家庭、低保户、留守妇女增加收入,提高了广大妇女的瑶绣技艺水平,促进了瑶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游溪镇妈妈制造合作社实地考察调研。通讯员张美瑜摄。
根据对绣娘赵拉婢采访,乳源调研队了解到瑶绣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很多农村瑶族妇女的生活,加入合作社后,绣娘们能够充分利用日常闲暇时间,通过自己的手艺增收致富,实现自身的价值。工坊让每个乳源绣娘每年增收超过2万元,为全县脱贫户增加经济产值超过100万元,有效带动农村乡村振兴,推动乳源脱贫攻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绣娘赵“拉婢”。通讯员张美瑜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291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