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星星之火实践小队本次为探寻“文化传承”,走访了“晋州张氏剪纸”的技艺传承人张清菊,倾听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州张氏剪纸”的美丽传承故事,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艺术传承,学习当地技艺传承人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艺术时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一座小城承载了2500多年的历史,她静静地躺在滹沱河畔,孕育着57.4万勤劳朴实的人民。这里的物产丰富有着“中国鸭梨之乡”的美称,这里经济的繁荣被评为国家文明城市,这里就是大唐名相,魏征故里——-晋州。美丽的土地,总有她动人的故事和古老的风俗。剪纸刻画,就是这座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历史传承。
从元朝时期,刻纸伴随着龙舟的产生和发展而演变成龙舟花(现细纹刻纸),细纹刻纸转向为首饰龙灯而制作。到清代,为追求装饰美观,老辈子艺人们就精细地选用多种彩色的纸张,剪出“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六畜兴旺、梅省鸳鸯、松鹤延年、年年有余、福禄寿喜”等题材,并采用明暗对比、粗细结合的手法,构思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到上世纪,当地艺人们再次探讨刻纸艺术,进行素材的革新,进一步把现代生活中绚丽多姿的画面通过刻纸艺术展示给民众,创出了更多优秀作品,赢得了专家学者的称赞。
其中“晋州张氏剪纸”现已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得到了关注与保护,使民间剪纸艺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地实现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的目标。
“晋州张氏剪纸”是典型燕赵风格,展现出地方特色,善用阴刻、阳刻相结合,构图主题主要有窗花、喜花、人物、花卉、鱼兽及吉祥谐音的物象,画面线条“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画面幅度较大,具有优美清秀,逼真剔透的风格,突出的特点是“提得起、贴得上”以画为稿,刀法精妙入微,图案工而不腻,纤而不繁,构图细腻,线条圆润,丰富多彩,从装饰性、生活化衍变成一门独有特色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左图为技艺传承人向小队赠送独特校徽的剪纸。
第五代传承人张清菊,晋州市东里庄镇里丰村人,现为河北省民俗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员,石家庄市民间艺术协会员,石家庄市“三八”红旗手,晋州市妇联执委,晋州市剪纸协会会长。她自幼受外婆的熏陶,酷爱剪纸艺术,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推陈出新,她的作品相继荣获省市荣誉并被授予“河北巧姐” “省会巧姐” “金牌巧姐”等荣誉。
新冠肺炎肆虐抗疫情期间,张阿姨创作了几十幅剪纸抗疫作品,受到了省市电视台媒体的采访及头条报道和河北青年日报、石家庄日报刊登等,其中部分抗疫作品已被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为我市支援武汉抗疫的三名医护人员创作肖像剪纸作品。在“战疫情促生产我们在行动”公益作品评选活动中,作品《一定要胜利》被评为金奖。在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举办的“绿色生活,让家更美”创意作品活动中 荣获二等奖,得到了大众的好评。
“晋州张氏剪纸”第六代传人秦梓琛,秦梓航自幼随其母(张清菊)学习剪纸,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学校多次参加文化活动,受到了老师的好评。“晋州张氏剪纸”不断充实其文化底蕴与创作能力,近几年来一直开展传承文化剪纸艺术近校园公益课堂与技能培训,传递爱心,开展各项社会志愿活动。多次被邀省市电视台专题采访及今日头条、河北青年日报等刊登报道,多次举办妇女剪纸培训公益活动,感染身边更多人群,掀起了一股浓厚的艺术潮流。
由于民间剪纸传统文化宣传不足,机械剪纸对手工剪纸的冲突而导致特色弱化,以及资金支持掣肘等诸多因素,手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民间剪纸技艺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潜在失传的危险。
在本次“文化传承”的调研中,小队得出结论:文化传承从来不是曲高和寡。“晋州张氏剪纸”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不断充实文化底蕴和创作能力,存续传承,在加强第六代传承人的培养与指导外,同时在晋州市总十庄镇学区义务开展剪纸服装秀进校园等特色的活动,通过剪纸披风走秀,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剪纸艺术,充分表现民间剪纸艺术的伟大气魄,将学生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及积极性推向高潮。
一个人的努力,是发扬。
一群人的努力,是传承。
不忘初心,继承传统文化。
砥砺前行,光大我市民俗。
张清菊作为巾帼文明使者,
用手中的刻刀正一笔笔的刻画着
一条长长的文明的小路……
而她,会一直在这条小路上,
永不止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