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赴陇援西”实践团的一员,在7月16日至8月1日期间,我有幸跟随团队前往甘肃省卓尼县扎古录镇九年制学校进行支教,在这次短短的社会实践中,我收获了很多。
为期两周的支教结束了,两周对于数十年的人生来说,是短暂的;这两周,对于我们来说,是历练,是成长路上一块磨刀石;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童年的一段美好而短暂的时光。我们对于孩子们来说如夏日里的一阵凉风,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喜悦。但是两周以后,他们或许会淡忘我们,或许支教过后,他们继续着以前的生活,说着当地的方言来交流,玩着以前的游戏,或许偶尔会想起曾经有这么一群老师,给他们带来过一些知识和欢乐。
在我们短期的支教活动中,或许并不能给孩子们带去很多的知识,但最重要的是为了给孩子们带去一份信心,一份激励。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让孩子们知道社会的发展倾向,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扩展兴趣爱好,增强学习动力,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性。让当地的孩子们更加的自信自爱自立,做到“精神扶贫,启迪心智”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
7月17日,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我们到达了当地的火车站,在摇摇晃晃的车程上昏睡三四个小时,中午烈日炎炎的时候来到扎古录镇,顶着太阳,驶过破旧到处处是泥土的水泥路,眯着眼睛吃了无数口灰,才抵达麻路村。有山有水还有广袤的田野和蓝天白云,错落的村落房屋,还有美丽的夕阳,是最普通最普通的村庄的样子。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历着一个个的转变,从一开始的上课急促、遇到课堂紧急事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学会更加灵活自如地掌控课堂;从一开始的管不好学生纪律到后来的慢慢学会一些管理学生纪律的小技巧,能有效维持课堂纪律;从一开始的上课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到后来学会了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一开始的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到后来能时时刻刻注意鼓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使学生上课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在支教的同时,我们也调研当地土司文化。7月27日,我们前往卓尼县博峪村与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拜访学习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在博峪村,我们有幸采访到第19代卓尼吐司杨积庆后代。他讲到,1935年8月2日,红军为配合和迎接党中央与一、四方面军北上,由陕甘交界的陕西双石铺进入甘肃,牵制了国民党部队对红一、四方面军的围追堵截,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随后,我们前往杨土司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事迹、重塑革命精神、重现革命历史,探索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方式。
支教结束了,心中十分的不舍,但我也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离别。在最后的一堂课上,每位同学重复了自己的爱好与梦想,我们鼓励他们去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令我感到十分羡慕的是,他们目标非常的明确,并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来一步步的向他们的梦想靠近。
三下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支教活动带给我们的影响缺远远没有结束,能够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我倍感荣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1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