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如何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已经成了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2019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该文件表示检察机关将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教育、家庭教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这明确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改革的大方向。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正值大修,着力解决未成年人保护与教育矫治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此,为响应国家号召,回应社会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遇:困境与出路”团队特开展“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现状探究”暑期实践活动。本团队旨在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置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剖析罪错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现行处置措施尤其是非刑事化处理方式如家庭监管、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存在的不足;并从事前预防与事后规制两方面探讨罪错未成年人的处遇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妥善解决,为国家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贡献力量。
(一)实践过程
此次暑期实践相应国家和学校号召,以做好疫情防控为前提,不聚集不扎堆,做好个人防护,在遵守各地疫情防控措施有序进行调研活动。本团队充分整合身边可用资源,利用现代网络与通信技术,做到“云实践”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为了落实团队的调研内容,在暑假开始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筹备会议,就具体的调研计划、合作分工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盘点身边访谈资源之后,我们最终确定将常熟市作为我们实地调研的地点。因此,在大方向上我们将整个团队分为了“云实践”组和实地调研组。离常熟较远的队员采用文献梳理、政策归纳、法律检索等方式整合归纳网络上已有资源进行“云调研”活动。常熟本地或者离常熟较近的队员在常熟当地对中小学、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所等地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深入教育实践与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亲身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筹备会议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会议,在会议中,我们商讨并制定了网络调查问卷,明确了实地访谈的问题大纲。同时,我们也进一步细化了团队的分工,根据我们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将团队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到三位成员,以便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发挥个人的最大作用。在筹备过程中,我们询问了有暑期实践经验的学长学姐有关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技巧;同时通过各类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寻求老师帮助等途径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取得了指导老师与同学们对修改后的计划的一致同意后,便开始了团队的暑期实践活动。
时间访谈的第一站是常熟市的中小学。经过仔细商讨,我们最终确定访问常熟市元和小学和常熟市实验中学。常熟市元和小学位于市区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并且学校体量较小。但是作为团队成员的母校,与被访谈的老师关系较好,对话较为深入细致。同时也正是因为体量较小,所以学校与学生的交流更为密切,更有利于我们追踪学生背后的家庭情况。而常熟市实验中学恰恰与元和小学相反,是当地体量最大、名声最好的一所初级中学,已经形成常熟市实验中学教育协作集团。实验中学现有三个校区,每个年级将近有30多个班级,每班大概60位学生。因为体量较大,因此学校管理层的组织架构较元和小学更为复杂,可作为城市学校教育管理未成年学生的研究典型。对于中小学的访谈,我们做到了“校长——德育处主任——团委老师——年长班主任——年轻班主任”全层次的 覆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宏观层面的宣传保护策略和微观层面的教育矫治方法以及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教师们往往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失格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极其深刻,学校和老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教师缺乏明确教育惩戒权力以及法律、心理等专业素养不高的当下,学校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尤为突出。
我们还实践调研了村委和社区这两处与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所。采取就近原则,我们实地考察了常熟市建华村和常熟市常福街道景泰社区的未成年人管理工作。总体来说,城市社区由于资金富裕,人员相对充足,在于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矫治方面都远优于乡镇村委。但是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近些年各地村委也在加快未成年人事业的建设,也渐渐地再向社区靠拢。
经过各方的努力联系,七月下旬,本团队实地调研组的成员赴常福街道办事处参加了主题为“罪错未成年人矫治工作”的座谈会。参会的人员有常熟市法院少年庭的法官、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组的检察官、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的科长和当地司法所的所长。此次座谈会我们收获颇丰,各位司法一线人员的介绍既让我们把握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情况,也使我们学习了常熟当地处理相关未成年人案件的先进司法理念与教育方法,同时还让我们了解到各部门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云实践”组的成员们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对项目问题的研究。他们发布并回收了200份左右的网络问卷,并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大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相关看法。成员密切关注相关立法动态,通过中国知网等资料库查阅相关论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形成文献综述,得出一般化结论,以弥补我们实践调研样本较少的缺陷。最后我们将实地调研得出的成果与网络文献进行对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期更好更有效率地推进研究的进行。
(二)实践中的问题反馈
疫情期间如何获得访谈资源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是在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共同努力下我们还是一起克服了这一问题。我们发动了当地成员回自己的母校进行实地访谈,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在常熟市常福街道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开展了与检、法、司的交流座谈会。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由于时间空间等各种原因,仅仅是进行了网络“云调研”而不能亲临当地感受氛围。当然,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们也采取视频会议等方式给未到场的成员体验访谈的机会。
在前几次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谈的问题的设置既不能大到仅仅有一个主题,也不能细致到方方面面零零碎碎。仅仅给访谈对象抛出主题容易造成访谈场面的尴尬,同时可能得不出自己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并且被访谈者的回答是不受控制甚至出乎意料的,过于细致琐碎的问题不一定能使访谈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不利于对局面的掌控,也容易造成自己的慌张。因此经过头几次的教训,我们适时修改了访谈的策略,明确我们研究的几个板块,然后根据这几个板块内容设计几个具有方向性而不过于细致的问题,这样既给被访谈者回答的切入点,也留给了他一定引申的余地。
因此本次暑期实践团队是基于大创项目“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遇:困境与出路”而组建起来的,前期已经做了较多准备,但是团队内有将近一半的成员对此了解甚少,对部分内容和流程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我们慢慢磨合,帮助各位成为逐渐掌握研究的节奏和具体方向。
(三)结语
在今年的这个暑假,我们小组共12个人一起齐心协力为者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富有意义的暑假。一方面,我们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前人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走进社会基层,走访村委、社区、中小学、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与教育实践和司法实践的一线工作人员亲密交流。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现行罪错未成年人处遇措施的缺陷,深入剖析了罪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利用法科学子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尚且稚嫩的建立,为国家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贡献自己地一份力量,希望能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在这十几天的调研时间中,我们不仅仅是学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更是认识到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收获了组员之间真挚的友谊。从我们一步一步的脚印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还是学校教师、社会大众,都愈发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教育矫治问题,并为之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美好的顶层设计与真实的社会实践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亟需我们去解决,这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年肩膀上所承担的巨大责任。
这次暑期实践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相信这次调研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会延续这次调研的项目,去对调研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的改进,针对社会中不断变化的新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67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