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山东科技大学“先锋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宁市阳城煤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学习,意在让同学们走近矿山,拓宽眼界;亲身实践,提升才干;了解国情,明确行业走向。
远程调度,总揽全局
调度指挥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心脏,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是调度中心的首要职责。如今的矿山不同于以往,人在地面上就能对井下的工作实时监控和指挥,矿山的调度指挥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完善,调度中心汇集了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地下通讯等系统,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及时的调动矿井的人、财、物。
参观了调度指挥中心,紧接着队员们来到煤矿智能化管控中心,这里是对地下的环境、设备等进行集中调控与管理的地方。根据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化管控中心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气体成分及含量等环境参数,并以此为依据来对井下设备工作状态、供水系统、制冷系统等进行调控。
“主运排矸系统已完全实现自动化,其工作状态也时刻处于监控之下,采煤工作面应力放冲系统不仅能实时反馈检测到的应力数据,同时还具有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以及预测灾害的能力,让人耳目一新。” 队员魏启振在参观调度中心后述说了自己的感想。
深入矿井,“不安全,不生产!”
队员们经过全副武装,在煤矿工人和刘院长的带领下乘坐罐笼电梯到达了位于地下312m处的-312m变电所。
变电所是井下电力系统中用于电压和电流变换、集中以及分配的场所。供电设备的1万伏高压经变压器的降压后为煤矿各处的设备进行供电。刘院长为大家解说道:“这里的供电设备采用了双回路电路设计,一旦发生停电事故,便可立即启用备用回路供电,以保证电能质量以及设备安全。”
紧挨着变电所的则是中央泵房,其中“使用、备用、维护”三组水泵依次排列,泵房下的水槽,可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涌水及时抽送到地面。
跟随着刘院长的脚步,同学们紧接着前往-312m绞车房。途中一个房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的外门异常厚实, “这是爆炸物品储藏室,是储藏用于爆破开采的炸药的地方”,工作人员说道。继续向前,巨大的绞车出现在了大家眼前,这里便是绞车房。随着绞车的运转,一台台矿车从-650m水平面提升至-312m水平面,绞车上粗大的钢丝索看起来十分的安全可靠。
接下便是乘坐“猴车”前往-650m工作面。乘坐猴车并不简单,倘若没有“好身手”甚至会 “错过班车”。在刘院长和宗老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全都顺利上车,一行人向-650m工作面进发。猴车索道长达千余米,刚刚开始大家还有些害怕,但好在行进过程平稳安全。“我们平时也常乘猴车前往工作面,非常的方便。”随行的工人和队员们进行交谈。
到达-650m水平面,大家来到永久避难硐室。硐室里有充足的水和食物,当事故发生时,若井下工人无法及时撤离到地面,可以暂时在此避难。硐室的隔离门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在井下的火灾、水灾中它能有效地为工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助力生产,青春力量任重道远
“通过在矿山参观学习,真实的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实的煤矿与书上学到的大有不同,现代矿井远比我们想象到的更加智能化。”经过下井参观后队员杨博说出了自己对这次实践的真实感受。
队员王宗可坦言:“现在地下采煤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紧急救援措施也较为完善,井下人员劳动强度极大降低,这得益于智能化设备的发展。”
升井后,刘院长和马总工在办公室里给大家讲解阳城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刘院长指出,相较于内蒙、陕西的煤矿,山东煤矿地下复杂多变且受断层影响大,很多大型设备无法在这种条件下运作,因此矿井的产量也受到了限制。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矿井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当前遇到的难题、瓶颈,都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来逐步解决。
煤矿生产全面智能化是大势所趋,煤矿的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当下同学们应学好专业知识,打牢理论基础;多参与实践,开拓眼界增长经验,了解行情,了解国情;学习、掌握、运营先进技术,未来为祖国煤炭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56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