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生走进梁家河,探寻初心起点
延安7月19日电(通讯员陈烨)“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2018年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首发。《梁家河》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探索神秘又神圣的黄土大地,探寻梁家河的“大学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初心梦之旅一行9人来到了位于陕北高原的梁家河。
难以克服的“跳蚤关”
“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一是跳蚤关,二是饮食关,三是劳动关,四是思想关。”陕北的窑洞,苍蝇跳蚤可是常客,插队下乡的习近平同志刚住进窑洞,就要面对跳蚤的“侵略”,没有去过窑洞的人当然是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环境的。团队成员对窑洞充满着好奇心,进入梁家河后便来到了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刚进入窑洞,土炕、大通铺、煤油灯便映入队员们的眼帘。“哇!怎么这么多苍蝇!”一名女队员惊叹道。看到住宿条件是如此艰苦,队员们也在思考,如果是自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居住,能否度过这第一关呢?队员们真的无法想象,在49年前这个落后的小村庄是多么的贫苦,习总书记十五岁时刚到这里,又有怎样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
知青旧居内景。通讯员邹佳秀摄
白天劳动,晚上看书
在知青旧居三号院知青窑洞——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的最后一个住处,陈列着《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中世纪史》《列宁论战争与和平》等二三十本书。“习近平白天下地劳作,晚上回到窑洞点着灯看书,每天一看就到了半夜,煤油灯都把他的脸给熏黑了”梁家河村民给队员们讲道。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在梁家河下乡当农民,但是时刻不忘学习,曾为了去借一本书,走了三十里山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知青下乡时看过的书。通讯员郑子健摄
变化一天一个样
“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以前祖祖辈辈盼望的好日子现在都过上了”村民们给队员们说,“现在家里啥也不缺,想吃肉随时都有,没事在村里干个环卫工人,还有工资拿,瞧,我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呢!”初心梦之旅的队员们看到梁家河村民的一张张笑脸,仿佛看到了“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正在逐步实现。
习近平在梁家河立下了“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天的梁家河人已经阔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17年梁家河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0万元,比上年增加15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826元,比上年增长15.7%。因为有当初的不放弃,才有现在的安康。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就更应做事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让理想得以实现,精神得以饱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06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