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社工走进上里古镇,寻找竹林深处的艺术
历史悠久,初名为“罗绳”,是取自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狭之意。古镇建在二水环绕,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主、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7月7日至27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新桐小组”实践团队前往上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老树新芽——传统手工文化传承调研”,该调研活动覆盖文化、教育、扶贫三大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夏令营活动、文艺表演,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为社会贡献川农社工的一份力量。
经过为期4天的实地调研,以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将上里古镇传统手工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古镇由于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追求快速化与手工制作的低效率发生冲突,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大机器制造方式取代,一大批拥有传统手艺的人群失去工作,尤其以传统竹编工艺为代表。
“我开始竹编有50多年了,当我还是一个小娃娃的时候,就跟着我爹开始学竹编。以前还有人买我的竹编,现在没得好多人来买,我也没得啥子生活来源,都好几年没编来卖了,都自己用,主要是靠在古镇卖棉花糖为生。”说话的这位老人是此次夏令营的竹编教学老师,他是一位孤寡老人,曾经的他靠着竹编手艺勉强生活,但在外来经济的冲击下,他早已放弃这门优秀的手艺,竹编也成为了他生命长河中的一段过往。在夏令营中,虽然大部分孩子都来自农村,但竹编这项手艺也只是存在于他们父辈的记忆中。
“竹林深处有人家,南山竹海鸡鸣村。”当传统文化渐渐成为人们儿时的回忆,渐渐成为博物馆中冰冷的展品时,竹林深处的艺术却熠熠生辉。
http://www.dxsbao.com/news/360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