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茜
社交热搜,意即社交平台中的热门话题,它直观地反映了众多社区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关注点,帮助用户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快速筛选时下最热门、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D&G辱华、蒋劲夫回应家暴……这些事件一经爆出,便引发了众人关注。高速增长的点击量让它们迅速盘踞热搜榜单前列,同时又吸引着更多用户为热度的持续上升“添砖加瓦”。在微博“蒋劲夫承认家暴”的话题版块下,阅读量已达到17.3亿;11月21日,“DG大秀取消”这一话题搜索量达到2289855,热搜历史最高排名为第1位。
热搜,正在成为人们进行公共社交与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汇集成为社区网络的巨大流量池。
社区网络的全新“标配”
微博作为最早设置聚合站内热点内容板块的社交网络之一,其内置的热搜榜单一直被当成同类产品中最早诞生且运营最为成功的案例。2012年1月,微博搜索界面上的输入框下方首次出现“热搜榜”,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自行定制热搜榜分类,在搜索结果页右侧也会出现热搜榜单。由此,热搜榜单正式成为社交网络平台功能区板块中的独立名词。
在微博推出热搜功能后的2016年,微博热搜榜单凭借其 “最实时、最权威的热点排行榜”这一定位,收获了大批微博行为活跃的用户,其影响力也日趋增强。《微博热搜榜2016产品报告》中提到:“每日用户主动搜索2.5亿次,创造65亿微博曝光。榜单日曝光2.5亿,引导1.35亿搜索热度,在搜索结果页创造33亿微博曝光机会。”除了庞大的用户数据支持,报告中还称:“热搜榜是微博的热门风向标,实时反映微博中正在发生且受到广泛关注的内容。”如今,热搜榜单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作为众多新闻的信源,是否能“登上微博热搜”已经成为了许多媒体人判定事件影响力的标准之一。
微博热搜榜单运营的成功案例让其他社交平台也开始纷纷效仿。2017年12月,知乎在客户端上线了“热榜”功能。点开客户端首页,用户能够看到页面上依次排列着“关注”“推荐”“热榜”与“视频”。据知乎官方平台所说,知乎热榜不仅汇集了当下知乎站内最热议的内容,也包括网络上的热点事件。知乎热榜中的内容热度值,根据该条内容近24小时内的浏览量、互动量、专业加权、创作时间及在榜时间等纬度综合计算得出。此外,与以关键词形式来呈现内容的微博热搜不同,知乎热榜上的词条大多为“如何评价”“如何看待”等发问的形式,这也和知乎“网络问答社区”的定位相符。
创立于2005年的“老牌”社区网站豆瓣,也是热搜榜单的早期设立平台之一。在今年七月份豆瓣更新6.0内测版本后,豆瓣抛弃了之前的列表形式,采用标签形式在搜索功能区下展现它的热搜榜单。这样的改变减少了页面占用空间,使豆瓣的搜索页面更加简洁。除了热搜榜,豆瓣根据其较“权威、公正的评分系统”定位,在豆瓣TOP250榜单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周口碑榜和年度评分最高/最热门榜单,其他许多一级菜单,如“电影”、“电视”、“综艺”、“读书”等,也都设置了相应的口碑榜或是热门榜。
不只是知乎和豆瓣,腾讯、百度等平台也都设置了热搜榜,今年7月28日凌晨,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也悄然上线了“热搜榜”功能。热搜正在成为各大内容社区的“标配”,越来越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热搜逐渐普泛化,用户也渐渐习惯了热搜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热搜不仅为用户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为大众敞开了一扇洞察社会的窗口。如果没有热搜引流的巨大关注度,各大社交媒体纷纷追踪报道某起事件的几率也会大幅减小,毫无社会资源和市井背景的江歌母亲江秋莲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大众了解“江歌案”始末,也难以获得大众的支持来完成她判嫌犯死刑的请愿。
在公共新闻时代,每一名用户都是热搜背后的推手,更是热搜这一巨大信息池的汇集者。热搜,早已悄然变为用户亲自“制造”且了解更多热点话题的日常渠道。
强大的商业推手
逐渐成为各大社区网站标配的热搜,在聚合大量热点内容、巩固流量的同时,它也是商业运营模式下的产物,为网站带来了巨大了商业利益。据微博发布的2017年全年财报显示,微博在2017年总营收超过77亿,热搜作为微博的明星业务之一,为其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其大量的曝光度与独特的流量聚集效应,热搜成为微博的重要流量入口之一。而在用户、媒体机构等人的参与下,登上热搜的事件会进一步增加关注度与曝光量,微博得以成为许多事件的第一现场与最集中的信息分享中心,这让微博相比其他社区平台而言,有了更加无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热搜还具有很强的广告营销前景和商业变现能力。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紫光阁地沟油”事件,将“买热搜”带到了大众台前,折射出了微博热搜背后的利益链。
因为热搜作为流量池能够带来大量的关注与曝光度,许多商家都愿意与热搜合作来进行推广。如微博热搜榜单上的第三条内容,通常是热搜为商家提供的广告位,词条右侧的“荐”字也佐证了这一点。还有位置“雷打不动”的第五条热搜,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过,在业内是“公开广告位”早已不是秘密。
在2018年1月27日至2月3日,因上海网信办发文指出要严打如“紫光阁地沟油”事件背后透露出的操控舆论、造谣等影响恶劣的社会现象,微博热搜榜等版块进行下线整改。
微博整顿期间,有报道称,此次微博暂时关停热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广告损失而言,粗略估计将在千万级别。据《济南日报》报道,有网友对微博热搜关停期间的损失进行了计算:“按照市场均价,热搜前3名需要6万元,前5名需要5万元,前10名需要4万元。而微博实名热搜榜每10分钟更新一次,按照每次热搜榜单中有一半都是花钱买的比例来算,热搜关停的6天时间,累计将损失61776万元。”热搜为微博带来的强大表现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热搜不仅帮助其背后的平台赚得盆丰钵满,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实现了公民话语权的回归。在以往的媒介环境中,用户只能被动地作为信息的获知者,而如今,每一名用户都有机会成为信息集散中心的参与者,表达的观点也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大众传播环境下,媒介往往不能全然地反应大众对某一事件的具体观点,而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影响大众对关注事件的选择和他们讨论的先后顺序。如赵敏在《以微博热搜为例,浅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中所说:“在传播过程中, 媒介往往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 其对外界的报道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媒体对于公众舆论的导向作用,往往能够对事件的发展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而这也是媒体“意见领袖”作用的体现。
而热搜这种基于平台综合多种因素的算法产物,一定程度上将“关注什么”的选择权利交给了用户,且热搜榜单的排序也是由关注指数所决定。如2017年登上热搜,关注度达到1263万的“乐天”事件,一经爆出,便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乐天企业在抵制浪潮下的发展也是众多网友关心的问题,也引发了许多媒体的进一步追踪,最终促成“乐天”事件的大面积、长时间曝光的局面。
抛开商业化背景之下的热搜买卖,热搜体现了社会大背景之下人们真正所关注的事件。
复杂的多面体
在微博热搜下线整顿期间,@微博管理员发布的微博整改的内容下,网友@TFBOYS喜欢我吗的评论“你让我一个离不开热搜的人怎么办” 排在热评前列,获得9万点赞和2500条回复。
如今的热搜榜单大多为实时更新,内容涉及面极广,既包括国内社会热点事件、娱乐圈新闻、民生类消息等内容,也涵盖国外热点事件。用户可以通过热搜榜迅速了解天下事,节约了获取和筛选信息的时间,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许多最新信息不一定会在用户的关注列表中,但在热搜榜上却总能发现它们的存在,查看热搜榜也成了很多用户登上社交平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
“这是一个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纽约时报》曾经如此评论“微博热”。今天的热搜榜,在为这个“检测系统”加装设备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侵蚀下的网络众生相。
与热搜的种种益处相伴而来的,还有它的许多弊端。作为网络媒介,热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商业化的背景下,热搜平台为了获取更大利益,时常利用引流量强大的“明星”效应,将众多娱乐事件呈现在大众眼前。明星染了头发、明星打个喷嚏、明星分手……不知不觉中,单纯的娱乐性信息占据了日常热搜榜的很大比重。扑面而来的娱乐资讯,让热搜更像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娱乐舞台,而非信息的聚合之地。
而过度娱乐化带来的,除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没能为大众带来积极正面的舆论影响,反而会对大众进行消极的引导和暗示,人们会逐渐倾向于关注表面的“歌舞升平”,忽视这个社会中更加深层次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平民化的社交网络平台在给予大众话语权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话语权不均的争端。在热搜榜单中,尤其是有关于明星的报道之下,我们常常能看到各方粉丝的“论战”,观念和立场的不同在这个信息较为集中的流量入口得到无限放大,网络上的争端有时甚至穿越了网线延伸至现实生活,“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由于粉丝数量、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用户的话语权在实际上有很大差异。明星、公知、大V等群体的发言总能迅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有更大的几率登上热搜宣传自己的观点,而普通用户的发声只能埋没在“强势群体”的阴影之中。
除此之外,负责筛选和过滤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消息的工作人员——把关人的缺位,也易导致话语权不均的问题难以解决,并为热搜榜的持续发展留下了隐患。以微博为例,微博运营商作为微博热搜的主要把关人,在信息筛选和有序传播的工作上有过不少失误。如2016年曾登上微博热搜的“花裤衩”事件,持续在榜时间十二小时,而它的内容却是来源于暗网的一个直播杀人视频,因此引发了众人的恐慌。这样一则不符合规范的视频却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了如此之久,微博把关人的缺失难逃其咎。
热搜就像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新周刊》在其发表的《没有微博热搜榜的日子,全世界都清静了》文中提道:“热搜榜表面上一片星光灿烂,其实不如说是‘金’光灿烂;被明星们承包的热搜榜,不如说是‘戏精榜’。近年来,‘流量明星’不断霸屏,已经严重败坏了微博原有的正常生态。”
http://www.dxsbao.com/news/1486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