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读《论犯罪与刑罚》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李淑萍 朱奥能

一、总体感受

《论犯罪与刑罚》薄薄的一本书就如同平底炸起的惊雷,给古老腐朽的欧洲带来一丝曙光。作为后来者,我在感叹古老刑罚残忍血腥之时,也为贝卡利亚在书中展示的先进观念与思想所折服。

在中世纪水深火热的欧洲,刑法,几乎等同于宗教、复仇、血腥、杀戮。尽管是作为古代西方文明源头的古罗马和古希腊,也同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就比如古希腊,为告慰死者灵魂,进行残忍血腥的同态复仇。十八世纪出版的仅七万字的《论犯罪与刑罚》展现出了它独到的视角和走在历史前沿的眼光,至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如书中提到的三大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人道原则,依旧被后世刑法所沿用,可谓是刑法思潮的滥觞。然而书中所指出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解决:如虽然对刑讯逼供的废止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司法实践当中却依旧屡禁不止;对于死刑的存废问题至今争论不休。

二、关于刑法原则的看法

本书的题记上写着:“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讲,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1.罪行法定原则。卡利亚强烈反对旧刑法制的罪行擅段主义,主张定罪量刑应根据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他指出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只有这样,公民的人身权利才不会受到非法侵害。罪行法定要求法律事先做出明文规定,即法定化;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的规定,即实定化;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即明确化。

2.罪行相适应原则。贝卡利亚指出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他认为应该建立两个阶梯,一个是是犯罪阶梯,另一个是刑罚阶梯。有了这两个阶梯,就可以实现犯什么罪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达到罪行相适应。罪自罪生,罪重刑重,罪轻刑轻,罪刑均衡。《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

3.人道主义原则。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而是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指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是野蛮的。人生而为人,就应该享有他作为人所该享有的权利。哪怕一个人触犯了刑法,他也应该保持其作为的体面与尊严。

贝卡利亚在阐述罪刑相适应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时,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谴责了刑法的报应观和威吓观,尖锐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和宗教的精神统治——以愚昧编制莫须有的罪名,把人当做牺牲品献祭给贪得无厌的暴政偶像。他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防止罪犯再次侵犯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视刑罚为社会防卫的工具,它应当是“必要的”和“尽量轻的”,尽可能的去贴近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只有当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确实遭到侵害时,才有防卫的必要,刑罚的强度只要达到使“犯罪的既得利益”丧失即可。把握度与量,切记过犹不及。

三、关于死刑存废

此外,就死刑存废与否的问题,他并没有一概而论地否定死刑。在他看来,死刑在两种情况下有存在的必要:一是某人在剥夺自由后具有侵害社会的能力与手段;二是在无政府的状态下,法律已经被混乱所取代。贝卡利亚以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和罗马共和国时期死刑废止后的社会情况为例,否定了死刑的社会作用。处死罪犯的画面固然是可怕的,但只是暂时的。然而丧失自由的惩戒却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才是制止犯罪最强有力的措施。对人类心理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

死刑是对受害人家属的一种补偿。从这个角度来看,残酷的死刑对受害人的家属一方来说却有着温情的一面,对受害人家属的安抚是死刑存在的一大重要原因。当一个人遭受了侵害,他会对侵害者产生仇恨,而死刑正好为他安抚了仇恨,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愤。但仅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死刑固然是推行仁义,是仇恨平息的出口。我们可以理解受害者的愤怒,但人是情绪化的,这种仇恨的情绪是源源不断的。一个理性的人不能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不能做情绪的“法官”。法律服务的并不是只有受害者及其家属,它服务的是整个社会,我们不能以不合理不稳定的情绪来判处一个触犯法律的人予以死刑。法律不是报复的工具,受害人及其家属也不能凭借自身的愤怒与委屈来惩罚罪犯。

针对这样的观点,贝卡利亚指出“死刑已经成为了一场表演,人们对死刑怀有的是愤愤不平的怜悯感,而不是立法者所希望唤起的人们对法律的敬畏,死刑与其说是为罪犯开放的,不如说是为观众开放的。”

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能够阻止人们犯罪就可以了。没有哪个人会经过权衡后还会选择那条彻底的,永久的失去自由的那条道路,不管犯罪会给他带来多少好处。贝卡利亚提出用“终身苦役刑”来替代死刑。他认为终身苦役刑为公民提供了长期、有效的鉴戒。鉴戒的期限是以罪犯的生命长短来计算的,远远长于死刑的短暂执行期。而就预防效果来说,旁观者的畏惧甚至大于受刑者本人。

刑法的意义并不只有刑罚,还有教育与预防犯罪。刑法的威慑作用,要有人们对其怀有敬畏之情,滥施酷刑并没能使犯罪之人改恶从善。在时光洪流的推动下,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了刑法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总览全书,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本书的某些内容受到时代的限制,但这并不妨碍书中投射出的人文主义光辉至今熠熠生辉。贝卡利亚并非刑法学家,却为后来者留下了这本举世瞩目的巨作。就好比划破夜空的惊雷,就如同撕开乌云的烈阳,不仅点亮了漆黑一片的欧洲,也点亮了整个世界,引导着就的刑法朝着人道、理性的方向前进。

http://www.dxsbao.com/art/513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少年强国,航天筑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做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一伟大号召指引下,中国航天要心怀“国之大者”,朝着建设…… 周子童 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中量大学子赴安吉竹乡,探索“双碳”共富路

为探究“竹林碳汇”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并行发展,了解竹产业以何种方式顺应新时代潮流,7月4日,中国计量大学“绿水青山”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采访的方式,了解并学习…… 泮少杰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查看全文 >>

稿件代发至国家级媒体获得评选评级优势

精选各类重点媒体、门户网站、流量自媒体 一站包办 何需东奔西走…… 国家级媒体 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竹友中学课外辅导活动

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下午,西南石油大学石工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在竹友中学进行课外辅导活动。下午1点整,志愿者们由南门出发。路途遥远,志愿者们仍热情不减。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校园服扫活动

石工院青志协常规扶扫活动2019年11月28日下午四点半,石工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校南门附近开展常规服扫活动。本次活动共有50余名志愿者参与。天气严寒,但影响不了志愿者们的热诚之心,志愿……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石工院青志协成功开展新都医院志愿服务活动

石工院青志协新都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2019年11月2日上午,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在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进行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等候患者进行医院问卷调查马甲…… 张烨苓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禁毒教育,我们在路上

禁毒教育,我们在路上——记石工院青志协军屯小学禁毒宣讲为预防青少年吸毒事件的发生,提高青少年禁毒意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19年6月6日在军屯小学开展禁毒宣讲活…… 单德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松鼠AI栗浩洋:AI+教育能把所有人培养成精英

  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成功召开。本届年会期间,AI数据处理、人与AI如何相处等话题引发了众多参会嘉宾的思考。3月27日,在IT 领袖圆桌闭门会议后,环球网财经专访了松鼠……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兰州交通大学第十三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知识竞赛成功举办

兰州交通大学第十三届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知识竞赛成功举办春意盎然,万象更新。2025年4月10日,由兰州交通大学校团委主办、新能…

弘扬红色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近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志愿护理服务队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前往山东省…

最新发布

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一、总体感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特别是《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国家法和民间法,以及法律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
读《刑法的启蒙》
一、总体感受书中的的题记中写道“文化,包括法律文化的承续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先前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研究,这…
破除社区居委会“过度行政化”,提高社区基层治理能力
破解社区居委会“过度行政化”,提高社区基层治理水平。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美好家园,是维系居民情感的空间,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很好的解决居民的问题,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近年来,以…
安师学子三下乡:珍爱生命,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
中国青年网濮阳6月23日电(通讯员王菲)为推助乡村学生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服务队鸿志筑梦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濮阳市范县张庄镇四联小学,…
读《道路通向城市》有感
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作者以凡尔哈伦的这句诗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隐喻,同时也作为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背景和基本制约。书以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作引,分别就宪政与立法和中国的司法制度进行了…
助力疫情防控,志愿者在行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及用实际行动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应用化学一班罗梦冉同学在2022年7月13日参加了六安市火车站情满旅途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
陕西科技大学“以家之名”实践团深入探索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践行青年使命,闪耀青春光彩
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安徽省亳州市地方政府开展了全市核酸检测工作,谯城区龙扬镇东王行政村村民们于2022年7月8日上午6点在村政府处进行核酸检测。为更好的协助医护人员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当地政府组…
脱贫攻坚取胜利,甸中小镇得发展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镇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气韵的小镇。回顾过去,再看今朝,甸中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教育、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等都在向着好的发面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脱贫…
助力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为防疫抗疫做了大量工作和战略部署,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各乡镇纷纷采取措施。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阻断新冠病毒在社区的传播路径,提高社区居民安全防护意识,铜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