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镇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气韵的小镇。回顾过去,再看今朝,甸中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教育、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等都在向着好的发面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脱贫攻坚的胜利。2021年7月19日-7月23日,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探寻家乡的“山海情”暑假实践团队成员方依格对甸中镇的脱贫攻坚之路进行了实践调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当地村干部、老人、归乡大学生进行访谈,以及新老照片的对比等方式回顾家乡之变,展望更好未来。
实地考察
甸中原名筇川,早在元初就建筇川县,民国时期曾出过黄有仁、赵海州、鲁顺成、施风章等一批享有一定名气的能工巧匠,在云南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战争时期,甸中曾是游击队活动的中心,中共滇中地委曾移驻觅耻冲村,许多重大决策曾在这里作出,是滇中独立团的发祥地和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10月24日,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在甸中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县委书记陈达,主席为董孝先。峨山县临时政府于1950年2月2日,迁至县城。
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甸中镇历届党委、政府积极领会党在农村的政策,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协作,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在逐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着手进行集镇城市化建设,1995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35千伏的输变电站,又在1998年底投资40万元改造了城区老化供电线路,保证了全镇用电的充足供给;1994年至今先后三次共投资418万元实施了自来水工程,使城镇供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1995年投资278万元建盖了当时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促进了甸中商贸的发展;
近几年内,镇广播站投资近百万元先后开通了电视传输的电缆、光缆线路,使目前的电视接收频道达到了33个;电信部门也开通了139、130移动电话台,甸中的通讯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1999年至今,镇上还投资200多万元铺设了长500、宽25米的商贸大街,先后两次投产70多万元改造了城区老街道;
近来年,个体私人老板又投资千余万元建成了具有一定档次的春漫山庄,娱乐及饮食服务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除此而外,镇上还具有软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各一所,医疗卫生条件在全县也屈指可数,集镇上还具有可容纳近千人的影剧院一个,可供几百人活动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正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效应。总之,甸中集镇城市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基础功能条件也已具备。
深入访谈
为了进一步了解甸中镇的脱贫攻坚的胜利,实践者对镇上的村干部、老人、以及归乡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以此谈一谈他们眼中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实践者对甸中镇南门组的书记李忠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李书记提到,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甸中镇改变了很多,比如在环境卫生方面、疫情防控方面、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经济收入也大大提高。而这些改变都来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以及脱贫攻坚的胜利。
除此之外,实践者也对当地的老人们进行了实地采访。奶奶们谈到,在以前她们那个年代住的大多是土基房,而且吃的也是一些粗粮,在以前要去一趟县城里都要花上一个半小时。而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每家每户都盖起新房子,吃穿也不用愁,随着新公路的建起,去县城也只用半个小时就到了,对于她们而言这是最大的变化了。在采访中,老人们也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政府每个月都会给老人一定的生活补贴,而且每个月也会组织70岁以上的老人吃一顿饭。在最后,老人们也特地提起对党和政府的感谢。
为了使采访更具有说服力,实践者也采访到了当地的大学生余丹。在此次采访中,余丹提到的最大的改变便是快递服务点的增多。在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网购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在以前,甸中镇只有一个快递自取点,每次取快递时大多会比较麻烦,而现在每个快递都有相应的快递自取点,这样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余丹也提到随着二级公路的建成,甸中镇的贸易也变得更好了,交通便利起来之后物流越来越方便,农民们的农产品如白菜、四季豆等也有了销售出路,大家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通过本次的实地考察、采访,了解到了家乡甸中镇的脱贫故事,结合他们的故事和感悟,也切实的体会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扶贫工作本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甸中镇在脱贫的路上一直没有懈怠,紧跟党的步伐,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而真正做到了“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