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读《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李淑萍 朱奥能

一、总体感受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特别是《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国家法和民间法,以及法律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本土资源,关于法律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法的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都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因此得知,法律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土壤,任何国家都不例外。法律如果脱离了社会的物质生活单独存在,这样的法律无疑只是一架驱売,空有一副漂亮的皮囊,没有灵魂,没有血肉。。这本著作以“法治本土化”作为主题,主张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实践,注重一些被压抑声音的聆听且重视对法学研究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法治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来源于人们实践的积累。以下抽取比较感兴趣的两个章节进行简要的概括与分析。

二、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在关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讨论中许多学者主张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尽快建立一个现代的法律体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主张更多并加快移植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所谓同国际社会“接轨”,苏力先生将其称为“变法模式”。苏力先生认为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是仍存在部分缺陷。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法治道路必须要注重利用中国自身所具备的本土资源,注重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

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所谓同国际社会“接轨”西方国家在建设现代化法律秩序时是其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不相符合,一味移植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即所谓同国际社会“接轨”的方法在中国不能完全行得通。我国市场经济下法治建设的土壤和西方国家不完全相同,移植与国际接轨并不能达到许多学者所预期的效果。

礼失而求诸野。在我国建立一个现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需根据和医用本土的法治资源。从哪里去寻找本土资源?从历史中去寻找但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生活中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寻找。

三、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两部影片中,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我们发现有时法律提供给他们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是他们期望的方式。甚至出乎他们的意料,导致最终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法律效果。这就揭示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不能抛开现实情况,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传统法律和民间习惯,也就是本土资源。

对于这两部电影,许多法学界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电影里虽然反映了中国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众已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其中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当现代法治开始影响中国农村时,给农民带了什么?这种法治在中国的乡土社会能否顺利运行?这就要求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一定要回到乡土社会去,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反思这些社会现状。

苏力教授在本书中表示:是否存在一种无语境的、客观普遍的权利,可以毫无疑问的据此建立一个普适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这种权利。苏力教授在这里把讨论引向了对普适主义的批判。现代的法律只是法律的一种,没有资格自称大写的真理,代表无语境的普适的权利界定和权利保护。在苏力教授看来,“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确立一种威权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法治的理想,说的现实点,就是主张普适的公民权利,为的是让中国千千万万秋菊们相信,在“理性化”的法律面前,非但有平等的身份,而且有公正的“说法”。

由于种种因素,中国农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领域内超越正式法律的控制,因为政府还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或者对路的“法律”服务来保持这些社区的秩序。“在中国偏远乡村,也许存在违法的事情,但却是法律,这个我们认为象征现代社会正义、公正的制度,破坏了一切。法治权威的建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原有的和谐被打破了,那么新的和谐显然不可能立即形成。如果一个社会的生活完全不需要法律,那么我们能肯定地说法治一定优于礼治吗?山杠爷不懂法有错吗?在他生活、工作的环境,处处都有礼俗道德指导,法律只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可有可无。而且,当法律禁止村民们按原有习俗办事时,法律似乎更是起着唱反调的作用。传统的习俗遭到了冲击,我们知道,硬控制终将替代软控制,法治终将替代礼治。然而,要乡土社会摒弃适合实际需要的习俗道德去遵循国家法律,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传统的乡土社会一时不可能适应法律的突然到来。法律来了,原先的道德习俗被否定了,现代社会的法律将成为人们的基本准则,法治取代了礼治。但是,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们的利益受到侵犯又到哪里去寻求保护。而新的法律又真的能立即担起维持中国乡土社会平静善良的风俗重任吗?如果法律不考虑社会背景,不关注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仅仅从自身需要出发,注定是失败的。法律应该有个任务便是处理好当代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们从《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看到了中国法治不健全的现状,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现代法治已经在中国传统乡土文化中扎根发芽。正如本书序言所说:“我们需要的是在反思中前进,而不是一味在高歌猛进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http://www.dxsbao.com/art/5134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走访中共南海县委旧址

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各地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民团大批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南海县的中共地方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工会、农会被摧毁殆尽。同年七八月间,中国共产党在南……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实践报告

201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仅强化……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1年7月24日,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已接近尾声。在过去的13天里,“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的各个小组间共同努力,一步又一步,不断地向目标靠近。由于疫情的……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新闻组工作报告

从2021年7月11日晚,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第一次组织线上会议,到2021年7月23日,“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一起奋斗了12天,即使因为疫情原因,仅有调研组线下进行实地……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板桥镇中心小学调研

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以留守儿童作为主要调研方向的“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线下调研组,为收集到更多资料,使得调研更全面、客观,副队……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斗六村调研

为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生活条件、学习等情况,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调研小分队的队长田浩带领队员来到雷州市北和镇的斗六村进行调研。2021年7月21日,调研……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雷州北和镇调研

2021年7月20日,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线下调研小分队队长田浩按照昨天的工作会议上的计划,来到湛江市雷州市北和镇镇委会。在与协助本次调研工作的负责人取得联系,确定后期……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岭南师范学院“灯塔领航”社会实践队——走访雷州,问卷调研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国内每年关于留守儿童的人数统计也在逐渐减少。但是,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依旧保…… 陈泳妤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

天佑关注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十一届骨干培训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全面提升我校…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地域性及其国际保护
知识产权的内涵与外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工具,也是创造财富的途径。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贸易关系的中心问题。然而,目前对知识产权地域性的理解并不清晰,这关系到涉外纠…
访谈实践行
在访谈过程中家长的不配合,决绝交流等。但是经过指导老师的帮助,以及和队员们的相互交流,我们在网上查找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并进行学习和吸收,再结合队员们的自身经验和教训,实践活…
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一、总体感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特别是《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包括国家法和民间法,以及法律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
读《刑法的启蒙》
一、总体感受书中的的题记中写道“文化,包括法律文化的承续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先前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研究,这…
破除社区居委会“过度行政化”,提高社区基层治理能力
破解社区居委会“过度行政化”,提高社区基层治理水平。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美好家园,是维系居民情感的空间,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很好的解决居民的问题,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近年来,以…
安师学子三下乡:珍爱生命,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
中国青年网濮阳6月23日电(通讯员王菲)为推助乡村学生暑期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服务队鸿志筑梦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濮阳市范县张庄镇四联小学,…
读《论犯罪与刑罚》
一、总体感受《论犯罪与刑罚》薄薄的一本书就如同平底炸起的惊雷,给古老腐朽的欧洲带来一丝曙光。作为后来者,我在感叹古老刑罚残忍血腥之时,也为贝卡利亚在书中展示的先进观念与思想所折服。在中世纪水深…
读《道路通向城市》有感
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作者以凡尔哈伦的这句诗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隐喻,同时也作为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的背景和基本制约。书以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治作引,分别就宪政与立法和中国的司法制度进行了…
助力疫情防控,志愿者在行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参加志愿者服务以及用实际行动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应用化学一班罗梦冉同学在2022年7月13日参加了六安市火车站情满旅途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
陕西科技大学“以家之名”实践团深入探索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