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人类简史》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智人是如何维持在社会规模不断扩大下仍能维持秩序而不崩坏的呢?书中的答案概括起来就是:“虚拟”的力量,高中时的我思考良久仍无从得解。现在想来,从东非母猿走投无路,被迫直立行走起,我们似乎开始了永无止尽的革命,所有事物仿佛都可以因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而被消解后再重构,但虚拟的故事一直存在,一代一代人都迫切的渴望真理,而又不得不生活在集体想象之下。就像书中所说的,“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虚拟,是人类的智慧,也是生存的力量。
寒假回想起来,十分感谢周老师(尽管从功利层面考虑,我可能白修了一门选修课嘿),让我不知不觉中把我所热爱的、我曾读过的和我现在不得不学的东西串联起来。可能是因为还未接触所谓的实习实践,现在的专业课程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堆虚拟的信息,信息的真假甚至也无从得知,教育不像一些理工学专业,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拥有稳定确切的答案,但它仍与时俱进,需要你持续的观测才能揣摩出在这段时期内最适宜的方法。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这种虚拟性一度使我充满怀疑和抗拒,但在这段时间的思考中,我发现了虚拟之于教育的必然性,这也许会在我今后对于教育学的学习产生一些积极作用。再次感谢!
http://www.dxsbao.com/art/409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